「佛学」当佛学遇到商学:菩提心量决定企业格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学」当佛学遇到商学:菩提心量决定企业格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当佛学遇到商学:菩提心量决定企业格局
2017-12-05 19:512017年11月25日。一乘显密佛教中心(新加坡、澳洲、中国香港)终身名誉会长、导师。中华一乘显密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台湾)终身荣誉会长、导师智广阿阇梨应邀来到澳大利亚墨尔本RMIT皇家理工大学。作了题为《当佛学遇到商学》的专题演讲。
此次演讲是智广阿阇梨继2015年在澳洲弘法之后第二次莅临澳洲给大家带来无上清凉的智慧甘露。
2015年8月。智广阿阇梨澳洲弘法行期间在墨尔本大学、墨尔本澳星文化中心等地的四场演讲——《中华商道》《幸福密码》《教子有方》《福慧圆融》。在当地华人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在阿阇梨带来的智慧盛宴中如沐甘露。对佛陀正法生起了欢喜和信心。因此大家纷纷祈请智广阿阇梨长期到澳洲弘法。以此殊胜因缘。一乘显密佛教中心(澳洲)于2015年9月14日正式成立。一乘显密佛教中心发心继承、保护一切佛陀清净传承之教法。以倡导诸宗无碍、显密圆融为宗旨。以期利益不同根基之众生。两年来。在当地道友的组织下。通过读书会、闻思修行、千供、放生等多种方式弘法利生。引导有缘众生走上解脱成佛的道路。
智广阿阇梨作为澳洲一乘显密佛教中心导师。精通儒释道三学。尤其在佛学上造诣深厚。长期致力于继承和弘扬佛法。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过程中。始终秉持清净的传承和现代化的方式相结合的原则。提倡将传承久远的中华优秀智慧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有机结合。使现代人也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真实获益。智广阿阇梨把这种博大精深的智慧变得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深入人心。对于改善社会风气、提升社会道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大众普遍受益良多。《当佛学遇到商学》就是智广阿阇梨将佛教显密教法中的智慧精华与现代商业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作的一场具有实用指导意义的演讲。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此次演讲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进行。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英文: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简称RMIT University)。成立于1887年。是一所五星级大学。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市。是澳大利亚的一所综合型国立大学。主校区设于墨尔本的市中心。128年后的今天。RMIT已经成为一所世界著名的理工大学。跻身于世界著名大学之列。
参加此次演讲的来宾有来自澳大利亚维州政府和墨尔本市的有关领导。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RMIT大学的有关领导、教授和老师。澳大利亚各商会、同乡会以及各民间团体的会长、负责人。在澳企业家、总经理。墨尔本一些媒体的负责人。及社会各界人士。
智广阿阇梨在演讲伊始。首先介绍了自己修学佛法的心路历程。
阿阇梨在小时候因眩晕症医药无效。后持诵大悲咒得以痊愈。与佛法结缘。感受到佛法的神奇力量。开始踏上学修佛法之路。在其后的三十多年中拜访了八十几位高僧大德。系统修学了汉传、藏传、南传等显密教法。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智广阿阇梨接下来从“什么是佛法”开始讲起。从“菩提心与企业经营的动机”“空性智慧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因果法则的重要性”“十善业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六波罗蜜如何帮助企业经营”等几个角度来阐述了佛学与商学的关系。最后传授了对企业家特别实用的“和气生财禅修法”。并亲自带领大家进行了实修。
什么是佛法
智广阿阇梨引用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所说的“快乐无忧。故名为佛”。首先让大家对于“佛”有了一个清晰、易懂的概念。阿阇梨说:“佛。就是快乐无忧的人。佛法。就是达到快乐无忧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需要佛法。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快乐。”
佛陀讲了84000法门。其实就是让我们获得快乐的种种方法。有的方法只是自己获得快乐。这是小乘;有的方法是不仅自己快乐。还要带领所有众生快乐。这是大乘;大乘又分显宗和密宗。智广阿阇梨以爬楼梯和乘电梯为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显宗和密宗的差别。显宗好比爬楼梯。到达目的地很慢。用专业术语来说。学显宗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密宗仿佛乘电梯。很快。最快的即生就可以成佛。最慢的十六生也可以成佛。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佛学与商学的关系
智广阿阇梨从三十多年的学佛经历中了解到。佛学对商学会有很大的启发。阿阇梨说。佛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连锁企业。传承了2500多年依然欣欣向荣。是
例如非常富有的维摩诘居士就是印度古代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中国当代也有很多企业家是佛教徒。在国外。现代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一生创建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他的经营理念就是来自于阳明心学和佛法。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他的很多产品设计理念都来自于禅宗。以及做钻石生意很成功的美国人麦克·罗奇格西。他是用《金刚经》的理念来经营企业。还写作了《当和尚遇到钻石》等一系列畅销书。这些案例都说明了佛学与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1、企业经营要发菩提心
智广阿阇梨说:“一个企业的成败。乃至于这个企业的格局。其实也是取决于这个企业家当初的动机。如果你的动机是为了很多人的利益。那么你企业的格局就会不一样。当然你最终得到的成就就会不一样。所以。如果你只是以一个自私的心去经营企业。当然你只能得到一个小利益而已。但是。你如果真的能够为了大众乃至为了社会。为了人类的福利而去做一个企业。那么你的眼光、你的格局、你的角度不一样。最后你得到的成就一定是不一样的。”
“菩提心。通俗地讲。就是你要为一切众生的幸福而去做事情。”企业家的心量如果能够大到为一切众生的幸福着想。就是菩提心。能够以这样的心来做企业就会最终获得成就。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阿阇梨详细讲解了稻盛和夫先生的案例。稻盛和夫先生一生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创建KDDI时。他整整花了半年的时间来思考为什么要做这家企业。最终的结论是“希望能够降低日本人民的通讯费用”。阿阇梨说。他以这样的一个动机来进入这个行业。所以在短短的时间。他的这家企业就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稻盛和夫先生拯救日航。他的动机是“帮助日航所有的员工不要让他们失业”。所以。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稻盛和夫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写的“动机纯善、私心了无”这八个字。日本现代著名企业秋山木工非常崇尚稻盛和夫先生的这八字理念。企业也是做得非常成功。
阿阇梨还讲解了中国古代王阳明先生成功的案例。阳明先生被誉为圣人。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圣贤。跟从小读书时就立下“读书志在圣贤”的志向是分不开的。
这些案例无疑都说明具有一个纯善、没有私心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阿阇梨建议大家在选择一个新的项目。或者要创建一个新的企业。或者是要去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先想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想明白了再去做。也许后面会更加顺利。
2、企业经营面临困境时要用空性的智慧
空性的智慧是什么?阿阇梨说:“佛教认为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相。不是一般人认为的‘一切都是实有存在的’。佛教认为。我们认为实有存在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的幻觉。现代的量子力学已经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接下来阿阇梨以旋火轮和如梦两个比喻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很多人对于空性有很多误解。阿阇梨说:“佛教讲的空性。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空性就代表一切的事物都有无穷潜在可能性。所以佛教认为。虽然本质是空性的。但是现象是千变万化的。那么。如果我们了解世界的本质是空性的。我们恰恰会获得更大的自由。对这个世界会有更大的自主性。所以证悟空性常常会让我们获得更大的自由。让我们更多地开发出事物的无穷潜在可能性。空性不是一个消极的概念。空性不是虚无的。空性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性代表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在可能性。每件事物都有无穷的潜在可能性。”
如何理解佛教空性的智慧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我们在企业经营当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怎么来看待困难。这就是企业经营与空性的关系。如果我们了解佛教空性的智慧。我们就知道所有的困难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存在的。佛教认为。所有的事情。它的性质是什么。取决于观念。你把它当成什么。它就变成什么。如果你把它当成是一种困难。那么它就会变成困难;如果你去发现它背后的机会。它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新的机会。佛教里讲“烦
阿阇梨建议大家有困难
3、企业基业常青要遵循因果法则
佛教里有句话叫做:“佛氏门中。有愿必成。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不是说你去寺院里烧三炷香。供养一个苹果。就可以实现所有的心愿了。“有求必应。有愿必成”是什么?是通过佛陀教给你的智慧。洞明宇宙人生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去做事情。你最终就可以实现心中的愿望。为什么呢?你要实现你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一个结果。你要了解达成这个愿望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按照这个原因去做。最终就能得到这个结果。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因果的规律。有的时候。完全做反了。理想肯定是实现不了的。所以了解因果规律很重要。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空性是无穷潜在可能性。无穷潜在可能性就是什么可能性都有。既有好的可能性。也有不好的可能性。但是。你怎样才能够让万事万物朝好的可能性去发展。就是你要洞明、了解因果的规律。你要知道。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就要去种下什么样的因。这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要基业常青。要去种下什么样的因?我们要赚更多的钱。要种下什么样的因?要有更多的客户。要种下什么样的因?这个都是有对应关系的。我们只要种下这些对应的因。未来就会收获相应的果。
智广阿阇梨建议大家学习明朝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他一生的经历是运用因果法则改变命运非常有效的案例。
4、企业经营要遵循十善业
阿阇梨说。一个人很成功。我们会讲:“噢。这个人福气真好啊!”如果一个人事情做不成功。我们会说。“这个人没福气。”大家都知道福气好会成功。福气不好会失败。但是福气到底是什么?福气到底从哪里来?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药王孙思邈在《福寿论》中说道:“福者。造善之积也。”福气从哪里来?福气就是多做善事积累起来的。一个人为什么没有福气?就是因为他没有行善。没有做好的事情。
中国古代趋吉避凶的经典——《周易》里有一句话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积累了很多很多的善。你就会有福气。子子孙孙就会兴旺;“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积累了很多不善。你家里就会出现很多的灾殃。
中国古人认为断恶行善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的概念。它其实是改变命运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命运好。要子孙发达。要企业发达。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断恶行善。《了凡四训》中所记载的云谷禅师教袁了凡改变命运的方法也就是断恶行善与持诵准提咒。
要断哪些恶、行哪些善呢?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这十种善业会有十种对应的善果。相反。如果造作“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嗔、痴”这十种不善业。也会有十种对应的恶果。接下来阿阇梨通过引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来说明前生后世的存在。因为因果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建立在相信前生后世的基础上。
5、运用六波罗蜜解决企业经营的问题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大乘佛教最重要的一个动机——菩提心。就是要为一切众生的幸福而努力。有了这个伟大的愿望。还要通过行动去达成。
行动有六个部分。叫六波罗蜜。波罗蜜翻译成中文叫“到彼岸”。就是六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六种方法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种方法对每个人都有用。可以应用于生活、工作、经营企业等方面。
第一个方法是布施。通过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可以获得财富、智慧、健康、快乐、长寿等。
第二个方法是持戒。做事情遵循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可以保护我们自己不受伤害。这是人际关系、团队和谐的秘诀。
第三个方法是忍辱。做企业。你碰到困难忍不住。你就会倒下去了;你能够安忍、坚持。你就会度过难关。走出低谷。
第四个方法是精进。做企业要获得成功。需要遵循因果法则作方向正确的努力。
第五个方法是禅定。
阿阇梨说。禅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禅定就是专一的意思。佛教里有句话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如果专注做一件事情。你一定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所以这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提倡的“匠人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如果只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你就可以做得比别人好。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日本为什么“匠人精神”这么强大。因为日本很多的小企业都是几代人只做一件事情。几百年这一个店只做一件事情。所以。在这个领域里他们就做得最好。他们就有市场。
第二。禅定就是通过禅修开智慧。为什么呢?因为佛教认为“定能生慧”。智慧从禅定里来。如果你每天心浮气躁。那么你的智慧肯定不会高;如果你的心一直很定、很清净。你就可以有很高的智慧。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圣人之一。他年轻的时候静坐功夫非常厉害。在很长时间里他一直在修炼静坐。儒家也非常强调静坐。提倡“半日读书。半日静坐”。所以出了很多的圣贤。静坐很重要。
阿阇梨说。禅修具有很多好处。可以治疗心理疾病、减轻压力等等。目前世界上很多企业都在推行禅修。比如谷歌、微软等等。有些企业里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位叫做“企业灵修官”。就是专门负责大家禅修的。禅修还可以开发智慧、提高工作效率。
第六个方法是般若。就是空性的智慧。阿阇梨建议大家先读《般若心经》。阿阇梨说。《般若心经》虽然很短。只有二百六十个字。但是非常深奥。也很有效。尤其是面对烦恼的
阿阇梨传授“和气生财法”
最后。智广阿阇梨为大家慈悲传授了“和气生财法”。其实就是来自佛陀清净传承的“慈心禅”。阿阇梨说。修这个禅修会发财。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人有句话叫“和气生财”。怎样才能和气?心情不好能和气吗?慈心禅可以培养你的慈悲心。可以让你心情好。可以让你变得和气。如果企业所有人都修这个禅修。那么所有人都会开心。就会和气生财。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阿阇梨说。除了生财之外。禅修还有几个作用。比如可以对睡眠有帮助。让你睡得好。醒得好。不做噩梦。禅修也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如果你家庭关系不和谐、企业里面有矛盾、你跟别人有矛盾。你就多修这个禅修。不和谐就会消除掉。禅修还可以让身体更健康。很多病是因为心情不好引起的。如果你心情好了。你的身体也就好了。而且这个禅修可以开发出你的爱心。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着爱。其实是要训练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就会很痛苦;如果我们充满了爱。我们的家庭充满了爱。我们的企业充满了爱。那我们一定会和谐。一定会快乐;这个世界如果充满了爱。世界就和平了。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我们做生意。一定要早上起来做这个禅修。因为你心情好了。你服务态度好了。客户就高兴了。你生意就好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原理。”
智广阿阇梨接下来引导大家实践了“和气生财法”——慈心禅。现场的很多听众都体验到了禅修所带来的宁静祥和、温馨愉悦。阿阇梨说这种禅修方法没有任何副作用。建议大家经常修一修。一定会体验到禅修神奇的力量。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阿阇梨最后总结说。下午的演讲内容是佛学与商学里面显宗的部分。我们在显宗修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密宗的方法。才可以事半功倍。加速达成我们的心愿。乃至于开悟成佛。(当天晚上智广阿阇梨为有缘众生讲解了佛学与商学的密法部分。并传授了许多殊胜的密法。大家都法喜充满。)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接下来。跟随智广阿阇梨澳洲弘法行的企业家——云南佳园集团总经理杨骁民先生分享了应用佛法经营企业的成功经验。令在场的听众通过实例了解到阿阇梨所带来的智慧是实用的。进一步增强了实践阿阇梨所讲的这些理念的信心和动力。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最后。智广阿阇梨慈悲赠送了现场每人一个加持力巨大的解脱锦囊。对其中的宝箧印陀罗尼塔、解脱铭牌等的殊胜功德作了讲解。并祝愿大家吉祥如意、幸福快乐。相信与会嘉宾在智慧甘露的滋润下。生命一定会更加吉祥、光明与圆满。
当佛学遇到商学(图源:网络)
原文出处: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0357/
以上是关于「佛学」当佛学遇到商学:菩提心量决定企业格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学」当佛学遇到商学:菩提心量决定企业格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