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殊菩萨」腾讯佛学“一万菩萨绕清凉” 活动缘起与发展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09-05 05:2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殊菩萨」腾讯佛学“一万菩萨绕清凉” 活动缘起与发展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殊菩萨」腾讯佛学“一万菩萨绕清凉” 活动缘起与发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腾讯佛学“一万菩萨绕清凉” 活动缘起与发展

2018-01-03 18:14

腾讯佛学“一万菩萨绕清凉” 活动缘起与发展


愿心队队员在文殊洞合影

从2014年7月“金刚种子队”开始。至2017年8月“愿心队”结束。整整三年时间。由腾讯佛学举办的“一万菩萨绕清凉”活动已举办11期活动。期间。2017年有两次活动由腾讯佛学和菩提洲网站共同举办。

腾讯儒释道频道主编张顺平先生

每一期都有特定的名字。除第一支队伍取名为“金刚种子队”外。其余名字均来源于《华严经》。活动发起人、腾讯儒释道频道主编张顺平先生说。之所以第一支队伍取名“金刚种子队”。他说:是期待今日所有有缘。未来都能发信之芽。开心之花。结道之果。自此之后。十支队伍的名字分别是“信心队”、“念心队”、“精进心队”、“慧心队”、“定心队”、“不退心队”、“回向心队”、“护法心队”、“戒心队”、“愿心队”。在《华严经》所说的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叫“十信”。即以上所述之名字。此外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及等觉、妙觉。

《华严经》是非常注重“十”的。在《华严经》的基础上。华严宗祖师也非常重视“十”。如华严宗祖师智俨创立了“十玄门”来论证“法界缘起”。在“十玄门”中。又运用了十对概念(“十会”或“十对”)总括一切佛法。并在此基础上总括一切现象。如今。依“十信”编排的顺序已经圆满。今后再举行该活动。将依据“十住”的顺序来编排。在此基础上。对之前的活动应该有一个圆满的回顾。

其实。直到现在还有人问:什么是“一万菩萨绕清凉”?怎么去“绕清凉”?已经参加过的队员。都已经了解了。没参加过的。自然会有不明白之处。

“一万菩萨绕清凉”。顾名思义。就是一万名菩萨绕清凉山。其经典依据来源于《华严经·诸菩萨住处品》。其中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这句话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此处的清凉山。被后人指认为山西的五台山。由此。五台山也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昌善大和尚给“精进心队”队员开示

五台山台怀镇被东台、北台、中台、西台、南台五座台顶怀抱。最高的北台顶大约3061米。其间散落着诸多寺院。千余年来。不少信众竞相朝台。都希望能够在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在典籍的记载中。有时尽管没有见到文殊菩萨。但是见到了其他的佛菩萨。或者碰到其他的“化境”。这都会令信众欣喜不已。也因此有着诸多的“朝圣景观”。比如。在现存的五台山最古老的志书《古清凉传》中记载的人数有千余人。有名可寻的人近50人。其中有一多半都是朝山者。而且不乏当时的名僧如窥基、释迦蜜多罗、昙鸾等。还有一些来自慈恩寺、白云寺等著名寺院的僧人。

此外。还有居士、画师、官僚、翻译、隐士、猎人、采药人等。如果说个人朝山算是一种比较小的景观的话。那么700人的朝台队伍构成的景观便是蔚为壮观了。《古清凉传》记载的朝山团队共有8个。人数最少的4个。人数最多的700余人。其中50人以上的朝山团队有6个。团队中。既有国家组织的。又有自发组织的。玄奘高足窥基率领的朝台团队就有500余人。白马寺的朝山团队也有50余人。

普兴法师给“回向心队”队员开示

“纵经天上千亿岁。不如一步向清凉”。因此。这些朝山队伍历经千余年络绎不绝。一直流传到现在。关于朝台。在五台山又有“大朝台”和“小朝台”的说法。大朝台是信众朝拜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以求得文殊菩萨的加持。民间传说朝拜一次相当于五百年的修行。因而在唐代。敦煌资料中就已经有了“浮生踏得清凉地。寸土能消万劫灾”的说法。

清代时候。开始出现了“小朝台”。传说乾隆皇帝想朝拜五座台顶。但风大寒冷。雨雪阻路。未能如愿。就让当时的住持想办法。说“五年后我再来朝山。既不登台顶。还要朝拜五方文殊。你要满我的愿。”后来就想出办法。将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像一齐合塑于正殿。称为五方文殊殿。

五年后乾隆皇帝来到黛螺顶。并在寺庙住了一宿。以后为方便信众朝台。信众们就纷纷朝拜黛螺顶的五方文殊殿。这座大殿供奉着五台山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因而在五台山。朝拜黛螺顶。又被称为“小朝台”。

时至今日。不论是大朝台。还是小朝台。皆络绎不绝。信众朝台。是为能够听到关于文殊菩萨的法。对此。五台山当代高僧梦参长老曾经说:“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围着黛螺顶绕清凉。当你业障消了。功德成熟。就能看见一万菩萨了。你也可以加入跟着绕清凉。虽有业障但应当作如是想。”

义喜法师为信心队队员开示

因了经典的记载。历史之传统。加之自己多年的觉受。腾讯儒释道频道主编张顺平先生倡导发起“一万菩萨绕清凉”之活动。拟于不定期的时间内带领一万人朝礼五台山。感受清凉。开启智慧。在张主编所写的《一万菩萨绕清凉活动前言》中。他说:“‘一万菩萨绕清凉’。既为经典描述。亦为菩萨显现。有志于大乘之学修者。当依文殊菩萨之教化。发菩提心。入般若门。行菩萨道。为法王子。乃至当来补处佛位。圆证菩提。咸宜共勉!”就这样。2014年7月4日。命名为“金刚种子队”的首期“一万菩萨绕清凉”活动启程。

之后。整整三年。连续11次活动。共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河南、山西、云南、江西、陕西、广东、福建、内蒙古、湖南等地和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的近400名网友参加活动。从招募到行程再到最后结束。几乎每一次活动。都是非常令人难忘的经历。常规性的活动有参访寺院、大和尚开示、供灯、集体诵经、朝台等。此外。还穿插有一些公益性活动。如在台顶捡垃圾。因此每次经历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

累计参访的寺院有黛螺顶、竹林寺、文殊洞、塔院寺、碧山寺、普寿寺、佛母洞、观音洞、真容寺、菩萨顶、显通寺、七佛寺、广宗寺、龙泉寺、镇海寺、罗睺寺、殊像寺、南山寺、金阁寺、善财洞、吉祥寺、狮子窝以及五座台顶的寺院等。五台山之所以成为圣山。和这些寺院分不开。有了这些寺院。也才会有圣境。不同风格、不同传承的寺院均给人以极强的感受力。当然。五台山寺院众多。估计不下百余座。期待在以后的参访中。能够参访到全山所有的寺院。

当然。在朝台过程中最为精彩的是大和尚的开示。

妙江法师给“金刚种子队”队员开示

妙江大和尚在不同时间的开示中。对“一万菩萨”、“绕清凉”均有重要解读。如关于“一万菩萨”。2014年7月8日。法师对“金刚种子队”的队员说:“一万菩萨绕清凉”。“一万”是个概数、虚数。实际代表了无

佛学常识答问全文

量、无限。能来五台山。是一种福报。你们来朝礼。

佛学中的常识学佛网

就在无形中、无限中、无量中为大家增加了智慧、增加了福报。大家“绕清凉”的时间是短暂的。是“一时”。但“一时”又是“长远”、又是“恒常”。长远是什么呢?长远就是“日常”、“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就是长远心。

你们来五台山。一定会有感受、感应。受到感化、教化。认识应化、显化。朝了五台山。回去了。就是菩萨。就应化、显化为菩萨。自度度人。自利利他。再如关于“绕清凉”。2016年10月22日。他对“回向心队”的队员说:绕清凉就是绕五台山。那么。什么叫‘绕’?实际上。绕的是文殊菩萨的智慧。五台山也叫清凉山。来到这里。大家是身清凉、心清凉、身心皆清凉。

那么。清凉在哪里?2017年5月21日。昌善大和尚在给“护法心队”的队员们开示时指出:一万菩萨绕清凉。就要寻找清凉。清凉在哪里?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心世界里。五台山又叫清凉山。大家来到清凉山。就要将清凉山的外在的清凉环境内化到自己的心中。这样才能把“清凉”带回家去。“你自己身心清凉了。所看到的世界就自在了。”“如果你内心找不到清凉。外边当然也找不到清凉。自然也就找不到安身之地了。”身心安了。身心清凉了。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安详的;如果身心不安。纵然到哪里都是不安的。即使到了极乐世界也是不安的。

因此。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的心经营好。我们的心是此起彼伏的。是不定的。起心动念所感的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诸佛菩萨的心。永远没有造业的心。是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因而所感的就是美好的世界。2015年6月28日。针对“精进心队”的台顶徒步环保行动。昌善法师又提到了“心灵环保”:他说。外在环境的破坏都源于内心的贪嗔痴。我们不仅要重视外在环保。更要重视心灵的环保。因为这会给人带来清净、平和、包容。

文殊洞普兴法师每次都会安排大家参加供灯活动。此前。李连杰在过53岁生日的时候就是在文殊洞供灯祈福。在给“不退心队”队员们的开示中。普兴法师指出:灯是光明的表征。给人光明、给人智慧、给人温暖。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大家在文殊洞供灯。点的其实就是智慧灯。拿智慧来做什么呢?就是要来“行”。犹如普贤菩萨那样体现在行动中。他还希望大家光明无量、智慧无量。并希望大家带走五台山的灵气。“灵气是智慧的象征”!

在给“回向心队”队员的开示中。他对“忙”字进行了精彩的开示:我们现代人都很忙。“忙是什么?”看这个字的结构。“左边是个心。右边是个亡”。“就是把自己的心丢了嘛!”没了心。自然就忙了。所以。在生活中。“要学会找心”。这就需要好好修行。怎么修行呢?要多思维、串习。养成一种好习惯。

“这也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要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具体来说。“在世间的人。生命中有三个要素比较重要。分别是信仰、家庭和朋友”。信仰能让人找到心。家庭能让人安了身。朋友能让人学会奉献。

隆明法师给定心队队员开示

2015年8月30日。隆明法师针对“定心队”的南台环保行主题也随缘开示:我们从事相上已经做的非常圆满了。但是从心性上大家做到位了吗?外在的环保做好了。更要注重心灵的环保。通过清除粗烦恼、微细烦恼来保持内心的干净。禅定就是一个清静的念头。十个百个千个清静的念头相续起来。念头是缘起。清静的心念相续就能自然生出定力和智慧。他寄语队员们:“真正学佛要让身边的人欢喜。使身边的人对佛法升起信心。而不是专注于事相。真正的修行要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当下。”

演平法师给金刚种子队队员开示

2014年7月5日。演平法师也曾在给“金刚种子队”的开示中指出:“如果你连自己都帮不了。你能帮谁呢?如果你连自己的痛苦都解决不了。你又能化解谁的痛苦呢?”“你忘了自己也是‘众生’之一吗?如果自己感到很痛苦。为什么不先度化自己呢?度人的前提是要度己。”法师认为。“学习”不等于“修行”。应该把“学习”与“修行”分开。所谓修行。并不是说你一定要修出某种东西、某个结果。而是一个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在修行中修正自己的错误并不断地反省。这也是一个‘温习’的过程。

2015年7月24日。在从中台顶到西台顶捡拾白色垃圾的路途中。“慧心队”队员还偶遇了一位法师带领的朝山团队。他们从西台三步一拜朝礼中台。队员们还有幸聆听了这位法师的开示。法师非常随喜各位在台顶捡拾垃圾的功德。并认为这一举动“非常好”、“非常殊胜”、“功德非常大”。他说。整个五台山的山河大地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五台山的山岳是文殊菩萨的身体。草坪是文殊菩萨的汗毛。河流是文殊菩萨的血液。

大家所参拜的文殊菩萨铜像是文殊菩萨智慧的化身。叫报身。智慧之身我们和文殊菩萨都是一样的。大家污染了文殊菩萨的清净道场。其实就是污染了自己的智慧。“你们清理你们心灵上的污垢。怎么清理?就是通过捡垃圾”。这“很有意义”。大家听后非常受益。

普寿寺如华法师带领护法心队队员参访普寿寺

此外。佛母洞悲月法师、南山寺汇光法师、普寿寺如华法师、七佛寺悟莲法师、灵应寺义喜法师等各位法师在大家的参访过程中均给予重要的开示。令大家受益匪浅。诚如张顺平主编所说:“一万菩萨绕清凉”能够成行。自有法界因缘。(每次)30余人四天的感受“冷暖自知”。而所有参与、支持与成就此行者。都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

如果要问。参访五台山去“绕清凉”。绕的“智慧”在哪里?我想。各位善知识的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智慧宝藏”。没有大善

佛学常识口业清净

知识的开示与指导。“一万菩萨绕清凉”很可能就变成了普通意义上的旅行活动。妙江大和尚的方言。尽管有一部分人听不懂。但一直法喜连连。我想。这是因为心是通的。智慧是相通的。当智慧接通的时候。语言是没有障碍的。

昌善大和尚有一次开示完后。有七名学员当场皈依。从那以后。他们正式成为一名在家弟子。这七个人中有一位退休的学员。她流泪的表情至今难忘。那是一种喜悦的泪水、解脱的泪水。每每想起来。我都为她感到高兴。悲月法师、普兴法师、隆明法师等各位法师的开示。也常常让学员们心中有悟。他们可能是无意中说的。但是学员们听了。可能当下就通了。

愿心队队员与悟莲法师合影

比如有一位学员张义华说。她问法师“什么是解脱”。法师说:“不拼命挣脱束缚。也不极力追求自由。就是解脱。”她说:“我看到蓝天。看到大草原。看到那些道路。心中忽

佛学常识 慈悲心愿

然产生了一种幸福感。”到了台顶。又有一番感受。学员张志强说:“每个台(顶)在每个时刻。它的风景都不一样。每个人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所有的外界世界与我们的心灵都是相应的。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菩萨的心。那么无论哪里都是一个清凉世界”。

学员杨静带自己的父亲参加活动。她说:“我希望我的父母也来五台山。这次看到腾讯佛学“一万菩萨绕清凉”的活动。我第一时间就给我父亲报名了。活动第一天他还有点放不开。后来几天状态越来越好了。一天比一天开心。这回知道了五台山有五座山台。并且亲自参访。今天我感到特别殊胜。在佛菩萨的加持下法喜充满。以后有机会我还要继续参加腾讯佛学的活动。”定心队的静贤在参加南台环保行之后感言:“我们在清洁文殊菩萨的道场。更是在清洁自心、清净自心。

不退心队在普寿寺前合影

正如张老师所讲。我们做的这个事情。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磅礴浩大的五台山道场。要去做、可以去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捡垃圾事小。却也是在提醒大家。在朝圣的同时不要忘了保护环境。庄严道场。也是在庄严我们自己。”最终。他感慨:“抱着开智慧的心态。我来五台山。心里还不明白为何五台山可以开智慧。然而四天的所行所见。我体会到了!看山。看景。看人。五台山润物细无声。总会有让你开悟。让你豁然开朗的时机。”。

学员们确实也常常令人十分感动。已经举办的11期中。我参加了有10期。尽管所有的人都是通过网上招募。人们一开始都是陌生的。相互也不了解

佛学入门常识大全

。但是。仍对很多人印象特别深。上面说到流泪。几乎每一次队伍中都会有人流泪。有可能是法师的开示触及到了生命最为本真的一面。也有可能是五台山圣境的摄受力。我觉得。这是一种感通。也是一种感应。感通到了生命的自在。也感应到了生命的本真。所以。用佛教的专业术语来说。这都是“法喜”。

还有印象比较深的。2016年8月的“不退心队”。厦门有一家老小八人参加了活动。觉得“非常难得”。到现在我还记得老太太那充满法喜的表情。2017年。共举办了三期活动。来自广东的杜先生夫妇参加了2017年第第一期。因为觉得比较受用。2017年第二期。他们带着一家十人前来参加。第三期。他又带了亲朋好友七人来参加。

还有很多的网友。自从参加活动以后。几乎以后的每期都来参加。有的则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前来参加。有的来参加活动的时候可能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回去以后觉得好多了。其实我也不知道问题是什么。只是觉得。好多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心”的问题。把“心”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五台山的圣境。加上善知识的开示。以及团队中的氛围。恰恰是能够让心“开”的助缘。心开了。自然也就开心了。

不退心队在北台合影

愿望是美好的。腾讯佛学的发心。成就了诸多人的善愿。也结下了很多善缘。这种善愿和善缘。如妙江大和尚所说。虽是“一时”的。但又是“长久”的。从来山到回家。短短的四天时间。留下的是长久的回忆。每每忆来。感受到的都是“清凉智慧”!

一次活动。有一次活动的因缘。每一次因缘。都离不开报名参加活动的网友的发心。离不开五台山各大寺院和善知识的鼎力支持。离不开腾讯佛学及其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其中的两次活动也离不开菩提洲网站的共同主办。普兴法师每次都会说:“众缘和合。组织这样一次活动不容易。希望大家好好的珍惜”。“希望腾讯佛学多组织‘一万菩萨绕清凉’活动。并形成五台山朝圣的一个品牌”。有发心。有行动。以“十信”命名的十次活动已经圆满举办。期待2018年以“十住”命名的活动将再次启程。并持续下去。

原文出处: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0880/

以上是关于「文殊菩萨」腾讯佛学“一万菩萨绕清凉” 活动缘起与发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殊菩萨」腾讯佛学“一万菩萨绕清凉” 活动缘起与发展;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83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