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圣严法师《追寻六祖足迹 解读《坛经》思想》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圣严法师-圣严法师《追寻六祖足迹 解读《坛经》思想》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圣严法师《追寻六祖足迹 解读《坛经》思想》
我们知道,中国的禅宗传自印度的菩
其实《六祖坛经》是以般若为方法,以如来藏为目标
从中观的立场看般若,若得般若即见诸法自性是空,那就是目的,不再另有如来藏、佛性、法性等目的可求。可是从如来藏系统来看,般若只是功能,不是其本体;功能必定有其所属,所以产生了如来藏和佛性等思想。於是《六祖坛经》虽让人见到般若的思想,实际上是以如来藏为根本,这是非常明显的事。
坛经的思想系统,虽用般若经,实则是沿袭如来藏的观点,用般若的空慧,实证真如佛性,即是明心见性。坛经中引用。《金刚般若经》者凡五见,引用《文殊说般若经》者一处。其目的是在证明相无而性有,强调本心及本性实在。所引般若经典,乃在取其作为修证的观行方便,那便是般若三昧及一行三昧。
坛经引用《维摩经》者计六例,共有五种观念:顿悟、守心与直心、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即是修行、动静一体、不二。此外尚可在坛经中见
坛经的心理实践,名为“无念法门”,它又有无住、无著、无相等不同的名称,以无念得智慧,以无著离烦恼,以无相证佛性。坛经的生活实践是以忏悔、发愿、受三归依戒为准则,而又将之导归心理实践的“无相法门”。
至於《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将这两句的前後经文连起来看,是说不要把如来的身相当成真实的如来,因为如来不可以用他的身相来衡量和范围,也可以说如来是遍於一切相而不等於任何一相,不能认定任何一相就是佛;对所有一切相都不执著才能真正见到如来。所以其下还有两句经文:“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可是从《坛经》的观点来看,“相”是虚妄的,而心性是实在的,所以《坛经》说:“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本不生灭”,这种不生又不灭的本心和本性,在《金刚经》中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说,相无性有,这与《楞伽经》的思想有些相同。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shengyanfashi/294.html
以上是关于圣严法师-圣严法师《追寻六祖足迹 解读《坛经》思想》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圣严法师-圣严法师《追寻六祖足迹 解读《坛经》思想》;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9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