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边分别禅。凡住心一境。名曰凝心。且如行者念佛之时。谛观如来玉毫金相。凝然寂静。了亮洞彻。名凝心禅。次前虽凝心。所习惯驰散。今制之令还。谛缘金相。名制心禅。复次前虽制心。得住定境。既非理观。皆属事修。今体本空谁制。无佛无念。名体真禅。复次前虽谓体真。犹滞空寂。无量名相。昧然不知。今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从空入假。万相洞明。不为空尘之所惑乱。名方便禅。复次体真及以方便。各据空有。不离二边。今谛观静乱本无相貌。名言路断。思想亦绝。名息二边禅。从浅至深。如是分别。原夫圆观。亦无浅深。而浅深宛然。
叙开念佛五门。第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第二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第三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第四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第五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诸佛大慈悲。常教敕说法诸菩萨等。以种种方便。令众生易解。又自以种种方便。开示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说是般若波罗蜜。佛言。欲令诸菩萨等增长念佛三昧故。以何因缘。令念诸佛。佛言。若念佛者。当知是人。即与文殊师利等无有异。以何故。此三昧者。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是知将入诸佛法。方便诚多。若以一言而具众门。无过念佛。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从念佛而生。一切智慧。皆从念佛而有。假如十信菩萨及三贤菩萨。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离念一切种智。初地菩萨乃至八九十地菩萨。亦不离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离念一切种智。但以
遂轻念佛之名。仍谓已修。别为胜业。为愍此故。今略言之。若论修因之人。不离三贤十圣。若论证果之者。即是诸佛如来。修因之人。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证果之者。又特启此以为微妙清净第一禅。是知易入而证深。无过念佛。嗟乎。末学之流。轻其易入。失其证深。为见所缚。良可悲矣。又诸佛以众生乐称诸佛名。生彼国者。则示以称名往生门。众生有乐绉诸佛身。惧障不见者。则示以观相灭罪门。众生有迷心执境者。则示以诸境唯心门。众生有计实有者。则示以心境俱离门。众生乐深寂定。趣无生灭者。则示以性起圆通门。大哉世尊。善拔我等。开示一道直至菩提甚深法门。所谓念佛。唯有大
问。云何为一行三昧。答。大宝积经第一百一十六云。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修行。能速得阿耨菩提。佛言。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言。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佛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
问曰。人多画像而以观礼。有何圣教。答。大宝积经第八十九云。尔时大精进菩萨持画佛陨像。入于深山。寂静无人。禽兽之间。开现画像。取草为座。在画像前。结跏趺坐。正身正念。观于如来。谛观察已。作如是念。如来是希有微妙。画像尚尔端坐微妙。况复如来正遍知身。复作是念。云何观佛。尔时林神知彼菩萨心之所念。白菩萨言。善男子。汝念云何观佛。答言。若欲观佛。当观画像。观此画像。不异如来。是名观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519.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