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9-11 01:0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圣严法师-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

有人说现代人的嗔心很重,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了暴戾之气。所谓嗔,是个总名称,它的内容包括不满意、愤怒、怨恨、看不惯和不自在等内心的感受。呈现在外表上,则是一种愤怒的表情或动作,让人觉得阴险、奸诈或是恐怖,仿佛生命将受到威胁。可以说,凡是不能以慈悲心待人,和慈悲心相反的,就是嗔心。

慈悲心是爱护人、为人设想,但它也不一定是和颜悦色的,有时也有金刚怒目的慈悲心。金刚怒目和嗔恨不同,它是一种慈爱。以威严方

道教受佛教影响吗百科知识

式所展现

佛教知识架构图解

的慈爱,就象是因为担心你会掉到井里,所以就吼你一下:「不可以到井边玩!」这是警告,

早期印度佛教的知识论

是出于慈爱的警示,和嗔恨不同。

所以,仅仅从表情、语气上观察,就认为和颜悦色的是爱,而现愤怒相的是嗔,那恐怕是不正确的。还是必须从对方所得到的真正感受、反应,以及行为的动机来判断。

譬如口蜜腹剑的人,虽然口里讲的都是甜言蜜语,但是内心尽是一些坏计谋;而人之所以会以害人为目的,不外乎是贪图别人的东西,因为得不到,才起了嗔心。

像社会上有一些情杀的事件,把别人毁容了,或是用暴力手段来对付变心的那一方,都是因为从爱恋转成了嗔恨,仿佛一定要看到对方受伤害了,才能消去自己的心头之恨。然而,并不是一定要发生让对方受到伤害的行为才是嗔,只要是存有希望让对方受伤害的心,就已经是嗔了。

我们常听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嗔心会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烦恼。首先,会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因为一个常常生气的人,往往会让人感觉到害怕,而被当成鬼、当成魔来

佛教基础知识问答赵璞

看,即使他并没有要害人的意思,也都会令人避之唯恐不及。另外,我想每一个人都有过这种经验,就是生过气后,常常会觉得很疲倦、很无奈,懊恼自己为什么要生这个气?

有禅修经验的人会发现到,只要一个嗔念起,心就已经浮动而没办法安定了。因为心一浮动,浑身的血液就会跟著它紧张起来而发热,身体当然会因此很不舒服,就像火在体内燃烧一样。

嗔恨心也会让人失去理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都因此失调,这都是造成寿命减短的原因。可见,生气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妨碍有多么大。

与其让嗔心伤人伤己,何不以慈心利人利己?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shengyanfashi/1199.html

以上是关于圣严法师-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圣严法师-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889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