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在自我修链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后,一定要做到‘自我消融’,才算是真正的自我完成,否则很容易产生傲慢心。而其方法和自我成长、自我肯定完全不同,其重点是在于惭愧和忏悔心的升起。
如果有‘
所以佛教徒在功德回向时,总会特别提到要‘上报四重恩’,意即要报国家、父母、三宝与众生的恩。所谓国家恩,是指整体的社会,包含政府及全体人民,因
至于三宝恩,是指佛法,佛法给我们的更多。但并非一定要看很多经典,或是上很多佛学的课程,才能得到佛法的好处。其实只要听闻一句,甚至数句佛法,就可以转变我们的人生观,一生受用不尽。
我在十几岁时,听到佛法中讲述如何把颠倒的观念变成正念,我这才发现,一般的人都是用颠倒的方向看世界,之所以颠倒的原因,是因为自私心;如果我们不以自私心看世界,就不会烦恼,也不会自以为理所当然地向这个世界有所要求,生命中没有过多的要求,便会过得很快乐。就是因为这样的观念,让我一生受用不尽,因此我对三宝产生无限的感恩,而希望能永远奉献三宝。
另外,我们要感恩的是众生。所谓的‘众生’,是指所有的人,包括我们生命中间接、直接接触的人,乃至于古代及历史上所有的人。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人我们根本不认识,也许连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却都受过他们的恩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文明,不是一个人就能发明成就的,而是过去许许多多人的智慧与努力,所累积的结晶,才能让今日的我们坐享其
时时以感恩的心来过生活,‘自我’就会消融。因为知道宇宙之大,个人实在是太渺小了,一个人所知、所能、所奉献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反观我们所接受的恩惠,却太多、太大了。如果真的能如此自省、觉察,就是懂得自我消融,能生活在‘自我消融’的状态中,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为菩萨、成为佛,至少傲慢心及自以为是的心,就不会那么的强烈了。
此外,还有一种自我消融的方法就是忏悔,虽然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而伤害众生或伤害人,就应该要忏悔。忏悔是表示知道自己的过失,非常对不起他人,而心中有所愧疚。忏悔之后,仍必须负起对他人的责任;也唯有负起责任,愧疚感才会减轻、减少。
其实,愧疚心的减少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因为愧疚心就是痛苦的我,只有真正负起责任,痛苦才能减少;所以是在奉献他人时,才知道并不是为了求回馈,而是为了报答别人让我们有机会减轻痛苦的恩。
奉献他人是为了报恩,忏悔是为了改进自己,如此,我们的自我中心自然而然会越来越少。自我中心愈少,智慧就会增长,慈悲心也会越增加,烦恼也就越少,过失也就越少。虽然还没有到达成佛的境界,但是如果能持之以恒,一点一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shengyanfashi/1228.html
以上是关于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