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慈心不杀 世世无患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慈心不杀 世世无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慈心不杀 世世无患
过去,在罗阅只国外五百里处有一座山,山中住着一户人家,男女老少共有一百二十二人。他们以打猎为生,过着穿皮吃肉从不耕种的生活。他们只知敬奉鬼神,不知世上还有佛法僧三宝。
一天,佛陀以圣智观察,知道他们
妇人们对佛陀说:‘我们虽然贪心杀生,以肉
‘为仁不杀,常能摄身;是处不死,所适无患。
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适无患。
垂拱无为,不害众生;无所娆恼,是应梵天。
常以慈哀,净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此时,外出打猎的男子正好回家,却发现妇女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迎接,心想:‘平常回家,妻子都会出来迎接,怎么今天连一个人影也没看到,不知是否发生了什么变故?’情急之下,将猎物丢下,四处寻找。没想到,自己的妻子坐在树下,合掌聆听佛陀的开示。男子们非常生气,冲动地想要殴打佛陀,妇女们赶紧劝道:‘这位可是大神,千万不可以对他乱来。’男子们一听,赶紧向佛礼拜忏悔。于是,慈悲的佛陀又为男子们再说一次不杀得福、杀生有罪的道理。男子们听了非常惭愧,长跪向佛说道:‘我们自幼生长于深山,以杀猎为生,罪过如山,有什么办法才能免除我们的恶业?’于是佛陀又说了一首偈子:
‘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
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仁爱,不毒不兵,
水火不丧,所在得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
说完之后,在场的一百二十二个人都欢喜信受,受持五戒。佛陀并且请罗阅只国的瓶沙王,赐给他们田地与粮食。从此以后,整个罗阅只国和国家边境外的人民,都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一》
省思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众生莫不贪生怕死,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要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长养平等不二的慈悲心,不但不杀生,还要积极地护生、救生,令一切众生皆能远离怖畏,获得安乐。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fojiaogushi/1986.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慈心不杀 世世无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慈心不杀 世世无患;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8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