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证严法师:不说是非难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9-09 14:5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证严法师:不说是非难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证严法师:不说是非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证严法师:不说是非难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表达彼此感受的方式,那就是「声」与「色」。「声」是指言语声音,「色」是表现于外的举动形态。言行举止能让人起欢喜心,表示这个人的修养好;相反的,若让人不高兴,则表示这个人的修养还不够好。

以谈话为例,我们要把音量控制得宜,以彼此的距离来衡量音量的大小,通常以让对方正好听得清楚为最恰当。若声音太小,使听者无法听清楚,这是不尊重;如果彼此相距不远,可是你说话的声音太大,不只是无礼,也会吵到别人,这就是没有

有关佛教保佑的知识大全

修养。想想,连讲话的音量控制都有这么多学问,何况是其它的动作习气呢?

人们常会随着自己的好恶之心待人。若对某人有好感便赞叹他,即使对方有缺点也会帮着掩饰,只说好的一面;若对某人没有好感,那么即使对方再有才干,也可能视如不见。若是知道对方有一点点缺失,就紧抓住这个机会毁谤他。随着欢喜或厌嫌所表现于外的言谈,就是所谓的「口业」。口舌是传达人们思想心念的关卡,一般人的开口动舌,大都是在谈论是非,不可不慎!

《四十二章经》中提到:「人有二十难」,其中有「不说是非难」。凡夫不谈是便说非,要人们不说是非实在很难!佛陀又说:「大道无言说。」真正的道理,是无法用言语诠释的。就如我平时说给大众听的道理,是不是最正确的呢?若想想这句话——「大道无言说」,那么我平时所讲的也不是最究竟的呀!不过,有很多事情还是必须用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语言的沟通,如何传达彼此的感情呢?修行就是要修到言谈之间,能使每个人「气能和、心能定」;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学道。

《庄子》一书中,有记载一则小故事:有一位名为「泰清」的人,去访问「无穷」。无穷是位有道之士,泰清问他:「听说您道行高深,上知天文、下彻地理,请问何谓天之大道?」无穷回答:「我不知道。」

泰清大失所望,辗转向另一位得道者「无为」请教:「天之大道,你是否了解?」无为回答:「可贵可贱,可大可小谓之『道』。」泰清听了并不满意。

于是,他又再去找一

佛学常识短文

位叫「无始」的人。泰清详述自己的访道过程后,便问无始:「他们一个说『不知』,一个

西游记佛教知识图解

说『知』,到底哪一个才对?」无始回答:「知即不知。知是浅显的道,不知是深远的道。真正的道,不是用言语所能宣说的;天地宇宙的真理,实在无法说尽,能说的只是其中的一点点范围而已。」

由此可见,有道者对听和说并不刻意去表现,他无所求,因为并不是光靠声音言说就能道断一切。平时讲话若无法传达很透彻的道理,不如不讲的好。

人与人之间的言谈交流要格外小心,注意自己对人是否有平等心;如果心有所偏,往往好的会被说成坏的,坏的则被说成好的;这种偏见之言,会导致别人对被批评的人产生误解。所以,我们对人的看法要很公平,不可随着自己的好恶来议论。

此外,如果是自己所不知的,却偏要说

佛教绘画入门知识技巧

知道,那就是不量己智。这样不但会让人嘲笑,而且常会说错话。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要多用心,不要以为开口动舌很简单,心想;我又不是骂人,随便说说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因为道在口中!

佛陀在「人有二十难」中说:「不说是非难。」如何把此「难」转为「不难」,端看我们个人的用心了。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zhengyanfashi/215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证严法师:不说是非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证严法师:不说是非难;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832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