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证严法师:心不争,自圆满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证严法师:心不争,自圆满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证严法师:心不争,自圆满
修行学佛
所谓「将心比心」是他人在起烦恼时,我们能否反省为何会起烦恼?就是因为内心的一股气不顺畅。这股气就像大自然的乱流,或者是高低气压的不平衡,很容易变成台风酿灾。所以,大乾坤有时四大不调,心的乾坤也会有四大不调,往往就是一念贪瞋痴,引来无数心灵灾难。
总而言之,修行不只是信仰正信,还要学习佛陀开阔的胸襟及远见,否则,人生你争我夺,无论怎么争,都很苦。
《阿含经》中有一则经文:有位顶生王很有福,妻妾、子孙,贤臣、明士无一所缺,更遑论
过一段时间,他又觉得不满足,心想人间都走遍了,也拥有了一切,接下来应该要到天上去。后来他也如愿到了天
后来回归人间,心里不断想着天帝的大位,直到老了、病了。在病危时,他的大臣就问他:「国王,您到了生命的关键,假设有人来问,您对这一生有什么心得,我们该怎么回答?」
顶生王就说:「你可以告诉大家,我拥有一切,却时时不满足,心中总是苦,苦到临死,才知道人生就只是这样而已。」说完叹了一口大气。
所以我常说劝募,重要的是募心,而不是募款。对于捐款的善心人士,我都是衷心感恩、祝福他;但是,我对七、八十岁的老居士,或是带病投入善行的人,我都会拥抱着他或拍拍他的肩膀说:「真是功德无量,你好有智慧!」这正是人生的真价值。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看看一些真正投入的慈济委员到了生命的终点,轻安地向大家说声:「再见!」有的甚至幽默地对我说:「师父您很忙,我替师父多睡一下!」多洒脱!
我相信那种解脱的修行,真正是付出到最后一秒钟。所以我说「做就对了!」要记住,心要时时调好,所谓「师父引入门,修行在弟子」,人生苦短,能力有限,大家要把握当下、恒持剎那。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zhengyanfashi/216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证严法师:心不争,自圆满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证严法师:心不争,自圆满;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