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圣严法师-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是化解、对治「五蕴炽盛」苦最好的方法。可是有人却认为,就是因为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才能呈现人间生机盎然的一面,也才能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否则就如槁木死灰一般。这样的说法,其实是误解了五蕴皆空的意思。
五蕴皆空的境界,绝对不会像木头、石头一样万念俱灰,否则观世音菩萨在照见五蕴皆空以后,就不会想要度众生了。相反地,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后,不仅解脱了自己的痛苦,甚至还为众生救苦救难,自愿以无限的时间、无边的悲愿,把自己奉献给众生,这样活泼的生命,怎么会是槁木死灰呢?
所以,「五蕴皆空」和「五蕴炽盛」的差别,在于我们行事的心态:如果以自我中心为出发点,就是「五蕴炽盛」;如果是为了救度众生的悲愿,就是「五蕴皆空」,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当我们的自我中心太强、自私心太重时,就会不断地向外追求,同时又不断地排斥外在环境中的一切,所以会带来许多痛苦。虽然社会上往往把自我中心很强的人形容为强者,但是他们几乎没有长久的朋友。因为一旦他们的朋友成为旗鼓相当的对手时,就会因为不能包容对方的强悍,而成为彼此的敌人。由此可知,凡是强悍的人都很孤独、痛苦,但他们表面上都不承认。因为他
有时乍看之下,强人似乎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原动力,社会要靠他们来维持、推动。事实上,强人并不是这个社会中最高层次的人,最高层次的应该是宗教家、哲学家,因为他们放弃自我,把自己的生命与全世界共同分享。
例如,释迦牟尼佛并不想得到任何地位、名望
一般人也许做不到观世音菩萨的程度,但是在日常生活里,还是可以一点一滴地学习菩萨精神。例如,当我们感到痛苦、恐惧、愤怒时,就告诉自己:「观世音菩萨运用智慧,看到由五蕴构成的自我是空的。而我现在感到这么痛苦,这就是五蕴炽盛、自讨苦吃,没有必要。」或是诵念《心经》的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用佛法的智慧来告诉自己,自我中心是五蕴皆空的,不必那么执着、那么痛苦。
如果我们常用这个方法来自我训练,就会发现,要在生活中「照见五蕴皆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当我们渐渐放弃自我中心的烦恼,就能随时随地感受到豁然开朗、清凉自在的快乐。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shengyanfashi/2705.html
以上是关于圣严法师-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圣严法师-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