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中常见的三个毛病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修行中常见的三个毛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修行中常见的三个毛病
谈到修行,首先要具备两种条件:一种是内因,另一种是外缘。
内因是暇满人身,这是我们能够修行的主因
其次,应该认清三个毛病。这三个毛病,分别对应于学佛的三个不同层次。
一是最初发心太过猛烈。刚刚学佛的人,通常容易犯这个毛病。每天一定要念多少声的佛号,诵多少卷的经典,做多少件的事情,发心非常地猛烈。结果往往是这几天做做这个,过几天又干干那个,做一做就歇一歇,做一做就换一换,弄得又疲惫又散乱,没有办法持续修学。所以,初学佛的人应该发持久心,发长远心,踏踏实实地修学,平平稳稳地进步,初发心切忌过于猛烈、急于求成。
二是修行当中彷徨不定。克服了发心过猛的毛病,修学了三五年以后,就进入学佛的第二个层次。在这一阶段,容易彷徨、迷惑,觉得修行好几年了,进步反而没有刚学佛时那么明显,于是开始怀疑修行道路的可信性,怀疑修行方法的正确性。这种种的疑惑,导致懈怠放逸,甚至中途退却,不再继续修行了。所以,处在第二个层次的学佛人应当勇猛精进,突破彷徨心理的障碍,排除对修行的疑惑,才可以进一步向上修学。
三是稍有成绩便高慢自大。学佛的人精进用功了十年以上,在学问、修行、做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以后,就到达了第三个层次。在这一阶段,容易产生高慢,认为自己的修行工夫很好,修行的法门很殊胜,学问渊博,事业有成,自利利他非我莫属,别人都比不上我。因为高慢自大,增长了我法二执,障碍了更加长远的修学,也就不可能获得修行上真正的成就。所以在历经了十年、二十年乃至更加长久的修学过程,在某些方面有了一点成绩以后,就要注意“韬光养晦”,不要急于张扬,而是要更加谦逊地反省自己,更加努力地用功修行,以期达到工夫的成片、修行的纯熟。以上三个毛病,在修行之前就应该了解清楚,才能够在修行当中积极防止。
最后,真正的修行,必须遵循四项步骤。
比如说,我们要制造一把好的剑。首先要选择好的铜、铁等原材料。第二步就是对原材料的冶炼、陶铸让剑的毛坯显露出来。第三步,经过一番的敲打、淬火、磨光,将粗糙的剑坯琢磨成闪闪发亮的剑。第四步,还要将打造好的剑埋在土里。等到把剑上咄咄逼人的气焰去掉,再从土里拿出来。这时候,一把锋利的好剑就形成了。手持这把利剑,便可以削铁如泥、所向披靡了。
修行也是如此。我们要把自己锻炼成能断烦恼的法器,第一步要培育好根基。根基不够就会时时
信佛学佛,修行成佛,这是每一位佛弟子应有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只要我们具备两种条件,认清三个毛病,遵循四项步骤,一定能够紧随佛陀的身影,践履佛陀的大道,光大佛陀的事业。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319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修行中常见的三个毛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修行中常见的三个毛病;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