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惜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惜福
我的外祖母活到八十岁,她过世的时候我还年幼,有许多事已经淡忘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她的两件事:一是她过世时十分安祥,并未受病痛折磨;一是她一直到晚年仍然过着极端俭朴的生活。
她所以那样俭朴不全然是经济的原因。而
她过世的前几年,常有人问她长寿的原因,那时她不仅长寿,身体也健康,她总是回答说,可能是因为惜福吧,
我佛释迦牟尼在经中也时常叫人惜福、节制饮食,他在《杂阿含经》中说:“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在《四十二章经》中说:“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都是在警醒人不可过多求多欲的生活,身心才能长保康泰。尤其在《医经》里说得最为透彻:“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淫。四者不能讽诵经。五者多著世问。” “人得病有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食无贷就是吃得过度) “有九因缘,命未当尽为横尽。一不应饭为饭。二为不量饭(不知节制的吃)。三为不习饭(不知时间的吃)。四为不出生(
饭在经书中只是象征,用以教人惜福,我们常见到年轻时过度放纵的人,到晚年总受疾病的折磨,或沦为贫苦无依,有的人更且是等不到晚年的,足见佛经中所言句句真实。近读弘一法师的演讲集,他谈到“青年佛教徒应注意的四项”,首要就是惜福,其次才是习劳、持戒、自尊,因为他认为在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至于惜了福又怎样呢?法师说“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
也只有惜福的人才能习于劳动,持守戒律,自我尊重,因此惜福是做为佛徒的第一件事,不能惜福则不能言及其他。一般娑婆世界的凡人也是如此,我们可曾见过一个耽溺酒色、纵情逐欲的人能够自尊、清明,而且活得健康和长寿的吗?惜福乃不是少福,而是惜福得福,这就为什么平淡之人常享嵩寿的原因了。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3244.html
以上是关于惜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惜福;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