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开悟的前提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9-07 09:5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开悟的前提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开悟的前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开悟的前提

学人立志于成佛作祖,必以开悟为入门的初

新佛教入门知识书推荐

步。而开悟亦需要必备的前提。如机缘殊胜,能遇见有悲心的过来人,善于点化引入,这乃是藉缘悟入,不管根机如何,均有其可能性。

一般人的开悟,需要以下十个条件:

一、根机:能相信自心是佛,因迷故而不见;知佛性本来无物,清净本然。有广大的心量,不计较眼前身心诸境的小事,能放下五欲,净思人生。有智慧抉择真理,寻求生命的究竟。有不落空谈、真实行持的动机。其心平直,善辨正邪,亲近明师,注重法谊。

二、发心:常发大心,欲成佛道,普度众生,能广被一切,不计怨亲。真心入法,如实体道,不受制于名利,能遍观诸法,不局一端,层层透视,了然明白。愿舍己一切,利乐有情,诚心处众,静默安然。其心能超三界,越三乘,消诸碍,了身心,去有得。

三、正解:善解佛一代言教的大意,了知祖师一期之方便,善知生命之本源,了达人生价值之真义。观法而知缘起,入修而知要旨。能会一切法行而归于心地,知照无照,离文字,绝对待,一超直入,更无旁顾。

四、专注:能专注以观察事理,能专注地思维法义,能专注地参学知识,能专注于法行而深体之,能专注于自心而返照之,乃至专注至极而达无住、无为,又超其专注。

五、放下:知万有虚妄故放下世界,知过去不可得而不忆持,未来不可得而不图度,现在不可得而不攀缘,知身空故无身可持,知心空故无心可得,知情空故大情无情,知觉空故超觉入寂,知法空而修而无修,知性空而了性非性,知道空而平

藏传佛教基本知识书

常天然。

六、不偏:不偏执于心与境,不偏著于空与有,不偏修于寂与惺,不偏立于能与所,不偏见于真与妄,不偏局于次第与圆融,不偏依于师承与本位,不偏悟于道与非道。

七、回照:迥脱根尘之际,一念回光之时,更不起任何一念,再不生分别之心,当下明白,全体现成。于是惺惺寂寂,照体独立,孤朗虚豁,内外无滞。只怕向外寻求,惟恐起心动念,错者自错,入者无入。

八、恒心:开悟在于因缘时节,不可有预期心,不可操之过急,不可依赖师父与某段的修持,一心直行,更无他心,如此持之以恒,必能彻悟自心,深体本性。

九、不分别:离分别之心,心心无住,不抉择于是非,不对比于人我,不跳跃于法门,不住着于经验,不拘泥

佛教细节知识总结图

于境界,不限制于感觉,不依赖于文字。无分别是整个修持过程的正法眼,是悟入的关键契机,一落分别之心,即错失目前,徘徊歧路。

十、活在当下:不管境缘逆顺,身心前程如何,一味正定,三业行于无相,正智照于目前,一切日用皆是体道的时刻,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活得清净,活得超然,使每一刹那的心都在当下体现,都在当下圆显,以一念的圆心而圆妙一切法用,那么,每刻之中均是悟的机缘,每一次作用都是本体的放光,每一次交锋都是机缘的迅发,每一次深入都是自然的胜进。

开悟不是有为的神通,不是神秘的境界,不是外来的奇迹。开悟是本来的恢复,开悟是智慧的顿发,开悟是树立的消解,开悟是醒来的惊喜,开悟是开花的春意,开悟是生命重新的里程。

做一个不受惑的人,

你所了解的佛教知识有哪些

需要去开悟蒙尘已久的心,让本来面目赤裸裸地出现!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337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开悟的前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开悟的前提;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745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上一篇:不知最亲切
下一篇:学会取舍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