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彻悟大师:净土宗修行纲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宗-彻悟大师:净土宗修行纲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彻悟大师:净土宗修行纲领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
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
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以无念心体惟佛独证。自等觉已还。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若此心能与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
一切境界。惟业所感。惟心所现。即其现处。当体即心。凡在有心。不能无境。不现佛境。便现九界之境。不现三乘之境。便现六凡之境。不现天人鬼畜之境。便现地狱境界。佛及三乘所现境界。虽有优降不同。要皆受享法乐而已。三界诸天所现之境。但唯受用禅定五欲之乐。人道之境。苦乐相间。各随其业。多少不同。鬼畜之境。苦多乐少。至于地狱。则纯一极苦。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若于因中察果。当须观心。设于果处验因。当须观境。故曰。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果必从因。因必克果。苟真知此心境因果一如不二之理。而犹不念佛求生净土者。吾不信也。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
然我有生死。我求出离。而一切众生皆在生死。皆应出离。彼等与我。本同一体。皆是多生父母。未来诸佛。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于理有所亏。心有未安。况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冤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以成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
然大心既发。应修大行。而于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无如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矣。所谓深信者。释迦如来梵音声相。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大慈悲心。决无虚愿。且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见佛往生之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此可不待问佛而能自信者也。
况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全真成妄。全妄即
然后以此信愿之心。执持名号。持一声是一九莲种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直须心心相续。念念无差。唯专唯勤。无杂无间。愈久愈坚。转持转切。久之久之。自成片段。入一心不乱矣。诚然如此。若不往生者。释迦如来便为诳语。弥陀世尊便为虚愿。有是理乎哉。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3389.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宗-彻悟大师:净土宗修行纲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宗-彻悟大师:净土宗修行纲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