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济群法师-济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9-06 07:2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济群法师-济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济群法师-济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济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在座下时,我们又应当如何用

哈佛教授博士的知识范围

心、如何保任?凡夫心念如流水一般,连绵不绝。我们的每个念头和妄想,都不是无缘无故而来,而是源于日常的积累。若希望禅修进展顺利,座下功夫亦很重要。拥有健康、如法的生活,座上才有较为安定的心,修行也才能相应。若平日拼命攀缘、执著,想上座就平静下来,只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最执著的,一定是座上出现最频繁的妄想。如果拥有平常心,于一切清淡面对,座上自然容易入静。心念是延续往返、迴流不止的。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座上的观修,更要注意座下的如法生活。

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四点:

首先是守护根门。根、尘相对时,往往会喜顺厌逆。凡夫面对顺境即生贪著之心,面对逆境即生嗔恨之心。此时应以正念和智慧观照,不使心粘著于顺、逆之境。虽知境界顺逆,但了知一切如幻,不随其动。但应特别注意的是,修行不是对外境没有感觉,否

佛教有关知识的书籍读后感

则即与木石无异,并非修行正道。我们应保持心的灵敏性,保持对境界的高度觉知。同时,了知一切皆如梦幻泡影,不起丝毫贪、嗔之心。

其次是正知而行,包括两个不同层面的修行。从基础层面的修行来说,即此应作,此不应作,如受持戒律。但从更高层面的观修来说,能对各种境界保持觉知即可,无需再对境界进行判断,既不执取、亦不生厌

佛教中的知识与来历

,这是回归生命本原的直接手段,一旦拥有这种力量,就不会被境界伤害。归根结底,禅修正是要培养不受境界和念头左右的能力。

第三是饮食知量。用餐时应避免吃得过多或过少,

佛教知识前因后果

避免贪著之心,并心存五观。同时还要有利他心,为更好利益众生而吃,也为身上八万四千虫而吃,若不进食,它们也会感到饥饿。

最后是勤修悎寤瑜伽。《佛遗教经》云:“初夜后夜,亦勿有废。”即初夜、后夜要专心修行,中夜可以稍微睡一下,但不能睡得太深,并以吉祥卧的姿势入睡,否则容易放逸。养成良好的习惯,于睡眠时也能用心。白天如何用心,也应带着这种用心方式进入睡眠。若能做到这一点,即使在睡眠中,也不会空过的。

如果做到这几点,无论是在座上座下,都能贯穿着如法的修行生活。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jiqunfashi/3960.html

以上是关于济群法师-济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济群法师-济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700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