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宣化上人:培养四无量心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9-03 22: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宣化上人:培养四无量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宣化上人:培养四无量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宣化上人:培养四无量心

修道人,一定要培养四无量心。有了四无量心,才能教化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修道人若无四无量心,就与道相违背,就是修了八万大劫,离佛道尚有十万八千里。

四无量心是修道人应具有的基本条件。何谓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无量就是没有限量,不半途而废,不中道自画,得少为足,认为够了。其实慈悲喜舍没有够的时候,越多越好,应把它推而广之,扩而充之,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1)慈能予乐。我们是否给了众生快乐?若是没有,那就是没有尽到慈心。应该朝向「无缘大慈」的目标迈进,不但同情人类的遭遇,而且也要同情动物的遭遇。如有不幸的事情发生,要实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脱离苦海,这是佛教徒应该做的事。不要存着隔岸观火的心

佛教行仪基础知识

理来观赏,那样就失去佛教的救世精神。佛教是慈悲为怀,方便为门的宗教。

(2)悲能拔苦。我们能不能拔除众生的痛苦?若是不能,那就是没有尽到悲心。应当有「同体大悲」的思想。也就是人溺如己溺,人饥如己饥的精神,佛教以悲为宗旨,悲就是怜愍

普贤菩萨佛教背景知识

的心;与儒家所说的「悲天悯人」不谋而合。由此可知天下圣人的思想,同出一辙,没有离开恻隐之心。佛教主张慈悲,儒家提倡忠恕,心心相同,这是宗教的髓,如果不如此,那就同于异说外道。

(3)喜是喜心。我们是不是欢喜学佛法?有没有生忧愁起烦恼,或者闹情绪?如果有的话,赶快纠正,不可任性发展。若有半点习气存在,在七情六欲上用功夫,那就是错误观念。要知道这种观念错不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舍是舍心。我们有没有舍心?如果有,是大还是小?是一时还是永远?舍就是发心给予众生快乐,拔众生的痛苦,扶人困危,会生起无限欢喜,但不可执着。做完之后,统统把它忘掉,不可留记心头。如果执着不忘,那不是菩萨的愿

藏族的佛教知识与技能简介

行。要有施

佛教基础知识大全集音频

恩不求报的胸襟,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xuanhuashangren/569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宣化上人:培养四无量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宣化上人:培养四无量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607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