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过堂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9-02 23:4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过堂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过堂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过堂

佛教-过堂
佛教-过堂

“过堂”,是上斋堂用餐之意,就是佛门中的“吃饭”,有别于印度僧徒之托钵乞食。又称上堂、赴堂。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中国汉传佛教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

所谓二时过堂

佛学常识问答赵扑初

,食存五观。

早晨、中午到“五观堂”或“斋堂”用食。五观之意为: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

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边

佛教的相关知识书籍

就座。饮食之前,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

四十个佛教基础知识

鱼(梆)和葫芦型铁板(云板)。梆是吃饭号令,又叫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佛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废寝忘食吃饭。

当云板响起,大众搭衣鱼贯进入五观堂,依序就坐,向上问讯后维那起腔,大众齐唱“供养偈”。

接着维那师呼僧跋后,大众便开始用斋。丛林过堂多使用碗盘,少数寺院使用钵,碗盘皆有一定位置,不得恣意摆放,添汤加菜由行堂服务,也不得出声、恣动。在饭食中须心存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方受此食。)并摄心用功,或持佛名号或参“吃饭的是谁”。末了,大众唱结斋偈。

整个过堂是一个安静的用食过程,住持和尚如有事便会在此时向大众宣布,称为“表堂”。每月初一、十五或特殊节日便加菜施众,

人类是怎么来的佛教知识

或有居士斋僧布施也加菜。

中国佛寺通常在大殿外右侧会设个小小的施食台,体恤饥困的众生。它是根据佛经中“旷野鬼神众”及“罗刹鬼子母”的典故而来,大众过堂时,都由一僧人负责出食,将七粒米或指甲许的面条,透过观想及大众的加持,施食给众生,愿他们同得饱满并去除悭贪。

简朴的丛林用斋,象征的是高远的智慧与宽广的情怀。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fojiaozhishi/660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过堂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过堂;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567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