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无我」的简单解释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无我」的简单解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无我」的简单解释
“无我”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指外道所执的“实我”及凡夫所妄计之“我”是空无的;为三法印之一。
在佛法中“离有情义”、“依他起义”和“无动作义”,都是说明无我的道理的。“有情”的巴厘语是“萨埵”(Satta),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做有情。婆罗门教和其他各派主张一切有情都有一个常住的(固定不变地存在的)、起主宰作用的自我(Atta,
再从心理的要素来说,有情的组织分为色、受、想、行、识五蕴。蕴(Khandha)就是堆,把种种不同的现象分类,每类做为一堆,这就是蕴。简单地解释,“色”就是各种物质,眼、耳、鼻、舌、身五根(根就是人生的感觉器官)和色、声、香、味、触五境(境就是感觉物件)等都属于色。受、想、行、识四蕴包括重要的精神要素:受是感觉(感觉苦、乐或不苦不乐等);想是印象(摄取事物的相貌,知道是青、黄、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fojiaozhishi/758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无我」的简单解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无我」的简单解释;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