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年参访和六年苦修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五年参访和六年苦修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五年参访和六年苦修
悉达多太子身披袈裟以后,就安祥徐步地到处去寻师访道。首先走到跋渠仙人苦行林中,见到许多人修苦行,有的披着草衣,有的身穿树皮,有的躺在泥土里,有的卧在荆棘上,就问道:“你们修这些干什么?”跋渠仙人答道:
这位仙人他为什么升天以后,天福享尽,又受到狐狸和水獭的恶报?因为这位仙人,在过去修行的时候,为了厌烦趋静,就到深山中修道。山里是一片绿树成荫,有很多飞鸟在树枝上头栖息,或在空中飞翔,唧唧喳喳地鸣叫着,他经常听到鸟叫,心里感到厌烦就起了一念恨心,发了恶愿说:“最好有一只飞狸,就是飞的狐狸,把这些鸟雀都吃掉,以免妨碍我的用功。”这位仙人被鸟叫声干扰得心烦意乱,又跑到海边入定用功,不巧的很,海边又有许多鱼类在水里游来游去,跳跃作乐,这样又妨碍他的用功修行,心生烦恼,又发了一个恶誓说:“最好有一个水獭,把这些鱼类统统吃光。”郁头蓝弗大仙他在用功修行时发了罪恶誓愿,诚则灵。宁动千江水,莫动道人心。因为道人心,言重如山,有感必应,所以当他天福享尽的时候,虽然经过多劫,依旧要依因感果,堕落做狐狸与水獭的恶报。《金刚经颂》说:“纵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说明了世间禅定不是究竟解脱之法。
悉达多太子,经过五年参访,寻师访道,都没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后到尼连河西岸,优楼频陀村外的苦行林中静坐思维。观察到众生的根基和机缘,还需要等到六年之后,方才成熟,可以得度。因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fojiaogushi/775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五年参访和六年苦修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五年参访和六年苦修;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