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素食大潮奔涌不息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素食-素食大潮奔涌不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素食大潮奔涌不息
素食(vegetarian)的字源来自于拉丁文Vegetus意思是“完整的;新鲜的;生气蓬勃的”对现代欧美人而言,素食即意味着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饮食新时代的开始。
古希腊号称素食主义之父的毕达哥拉斯的诞生,素食主义风潮席卷整个古希腊。(公元前490前——430年)源远流长的素食主义传统,一直受到西方贵族,尤其是思想、文化界精英的青睐,素食者被称为“贵族气质”。战后的英国逐渐进入颀颀向荣的和平时期。至1997年,英国人口素食者占三分之一,44%的人选择素食,理由是道德因素(关爱生命),22%的人因为健康因素(素食是现代病的克星,如: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此外9%的人是因为心存恐慌(疯牛病、口蹄病、动物瘟疾等)82%的英国人认为选择素食是健康的,都愿意接受完全的素食膳食结构,英国政府更是每年抽取大量的资金倡导全民素食,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在美国,如今有近2千万人选择了终身吃素,从1980年代开始,
台湾素食遗风来源于孙中山,早年孙中山曾悬壶行医,深谙营养健康之道,终生茹素,他把吃素与革命连在一起,强调吃素长寿,并提倡吃豆腐,并编入了《建国大纲》,还为中国人开出了吃豆腐的良方。
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故国人皆食之。现代台湾餐饮中的一支异军——素食餐厅已横扫全岛。目前素食餐厅的数量已攀升到了近千家,个个生意异常火爆,众多的荤食餐厅不得已更换门庭,弃荤从素了。香港、新加坡,素食馆更是林立闹市,替代了往日海鲜酒楼繁荣的景象。学校便当增设了素食专供窗,据详细资料表明,素食新时代正朝我们奔驰而来。
认识素食
汉语素食字本义指白色、干净和质朴,素食在古代:一指蔬食,《匡谬正俗》中有记载:“案素食,谓但食菜果糗饵之属,无酒肉也。”据考证,北魏贾思勰的《齐氏要术》是最早介绍素食的文字了。其中专列素食一章,介绍了11种素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素食历史之谱了,真正的中国素食源于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年间,梁武帝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在学习《楞严经》被大慈大悲的菩萨所感动,深知万物皆有灵,动物、家畜也是生命,他们也有父母、儿子,杀其命,剁其身,刀剐、油煎,其心不忍,大发菩提心,发愿终身茹素,宫庭上下才华
印度
佛教刚刚传至中国来的时候,是接受帝王的供养,就取消了托钵的习俗语,早时不是供养的素食,至汉代时梁武帝提倡素食时正是中国素食的起源,所以全世界只有汉传的佛教出家人是素食,在家的居士(包括皈依佛门的俗家弟子)也有素食的,大部分是食三净肉(不指使他杀,不亲自杀,不耳闻杀)。唐宋时期的素食又有新发展,形成了寺院素食、宫庭素食、官府素食和民间素食等多种形式的素食馆,到了近代,国内一些有名的寺院古刹相继开办了素食馆,例:上海的玉佛寺、杭州的灵隐寺、扬州的大明寺,方便了出家的僧人和喜爱素食的香客,民间素食百年老店上海功德林传承了寺院素食之功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中国素食均博采了京、苏、鲁等名帮名菜的精华,逐渐形成了选料精细、制作考究、花色众多、风味独特的特点。特别是以素仿荤、素菜荤名更是让食客叹为观止。素食的营养物质丰富,养生健身疗疾,容易吸收,其长寿之功一直被古今中外的美食家所称道。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7861.html
以上是关于素食-素食大潮奔涌不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素食-素食大潮奔涌不息;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