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修」心养性,端正「行」为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31 11:4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修」心养性,端正「行」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修」心养性,端正「行」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修」心养性,端正「行」为

修一分好心

提到修行时,很多人会说:「太早了!我现在还要担负家庭的责任,必须等到责任完成后才能修行。」也有人会说:「太慢了!如果我早知修行的好处,就不至于拖家带眷的,如今是放不下了。」

事实上,修行并非出家人的专利;而出家后若不知修行的真义,则同样无法断除一切烦恼。

修行的旨趣在于「明心见性」,我以为「明心见性」这四人字的含义就是「修心养性」。因此,修行就是:于内,「修」心养性;于外,端正「行」为。而这分展现于内、外的功夫,并不限于出家修行的人才能做得到。

有句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们不妨将它改为「人之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人心应该都是一样的,都与佛菩萨有着同等的善念爱意;但是,由于人的习气、观念不同,以致有不同的反应和行为。所以,我们才必须下功夫修心养性。

心与性的差别何在?凡夫称之为心,圣人称之为性;心性本来是一体的,只是清净的本性被世间的欲念污染时,它就变成凡夫心了。修行就是要下功夫好好修心,去除心中贪婪、瞋怒、愚痴、骄慢和猜疑。

往往有人会说:「我心好就好,又何必去修行?」只是我们如何厘定好心的标准呢?例如你在开车时,见到路旁有人受伤,你心想:「我很想上前帮忙,但怕会被诬赖人是我撞

知识佛教概念解释图解

倒的。万一好心没好报,岂不是自找麻烦?」诸如此类的心念,究竟是好是坏呢?

真正的好心是要经过洗炼的,要修习到面对遭受苦难的人们时,能够非常自动、没有一丝一毫考虑即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这分显露美善本性的洗炼工夫,就是修行。

所以,不管有无宗教信仰,每个人都必须为「修」心养性、端正「行」为痛下功夫。

灌溉善种子

修行并非逃避现实、离开

佛教基本知识在线阅读

世界三大佛教知识点图片

群,修行的目标是要忘记自己的利益得失、不计较自己是否能解脱,而以众生为重;关心众生是否能离苦得乐,是修行者的自然风范。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活动的功能,每个人的心灵都有纯净的良知;我们若能为大众献出自己的智慧,发挥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必能造福社会人群。

不计较自身得失,以众生为重的修行是佛法的真理;若能将我们平时所学的理法落实在日常

古代佛教知识梳理图解视频

生活上,学以致用、成人利己,自然能够心生欢喜。

想获得这种欢喜,要靠长久心来孕育、培养,不可一曝十寒!因此,当我们拥有一颗纯良的种子时,就要把握因缘时机,赶紧种入土中;并且要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及空气,才能成长。

我们应该把握因缘,好好保护善念;有好因缘与善种子,内外健全,就能使修行的心永不退转、厌烦。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zhengyanfashi/834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修」心养性,端正「行」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修」心养性,端正「行」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468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