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宝-老子论企业家的三宝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三宝-老子论企业家的三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老子论企业家的三宝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爱维龙媒发现,此三宝是老子处世的最基本的人生哲学,也是《道德经》中最根本的朴素哲学思想之一。
老子提到的“慈”和“俭”都是中国人世代传承的优秀美德。有慈悲之怀才有勇敢之心,有克勤克俭才有广博释怀,但“不敢为天下先”似乎有些消极之意。大多数人认为“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保守消极,没有创新思想,代表了一种陈腐落后、不思进取的人生哲学。单从字义上理解确实如此。但是老子这里的“不敢为天下先”更主要的论述是在“道”的层面,“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从老子的道家思想来看“不为天下先”与“无为而治”是一脉相承的。古人讲究无求为安,安是本,变是末,变应是天变,人何以敢逆天而变。这里的天指的
老子在提出上述“三宝”之后,又补充说道:“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这与“不为天下先”相得益彰,互相补充。有天下先的能力而不为天下先就是一切应按客观规律办事,三思而后行,不要头脑一热,犯冒进错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人定胜天”就是敢为天下先的观念下的行为冲动。
在企业组织中,老子的“三宝”思想有着特殊的意义。国家在大发展,时代在大前进,一切都讲究创新,但是如何在创新、前进的同时,实践管理上的“慈”,行为上的“俭”和前进中的三思而后行,而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违反客观规律的“天下先”的管理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家一定要有“慈”心。“慈”心就是天地之心。所谓天地之心包括: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回馈之心、仁爱之心和敬畏之心等。它要求企业家及其企业对社会要有回馈之心和责任之心,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对员工要有仁爱之心。所以要用“慈”的理念去管理企业,将“慈”融合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才能实现员工、企业、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的第二宝“俭”对企业管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崇俭”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优良品德。但是当代社会对物质的高度追求导致企业组织浪费严重,有些企业家骄浮奢华,大搞铺张浪费,攀比之风盛行。尤其是国有企业,盖豪华大楼,坐豪华轿车,吃山珍海味,抽高档香烟,住总统套房。浪费十分严重,管理费用年年是几位数增长。完全忘了勤俭的美德。所以老子的第二宝更有现实意义。它是解决浮化之风的最好管理法宝。此外“俭”还有收敛内蓄之意,它要求企业家一定要克俭的同时一定要克勤,一定要不图浮名、不图浮利,要默默耕耘,把企业真正做强做大,更要低调谦逊,不要为富不仁和过分张扬。
“不敢为天下先”要求企业在创新的同时,
笔者认为,老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三宝”人生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天人合一的崇尚自然的朴素哲学思想。至今人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不管是过去和现在,老子的“三宝”人生哲学都是企业管理思想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842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三宝-老子论企业家的三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三宝-老子论企业家的三宝;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