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本焕长老行愿无尽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本焕长老行愿无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本焕长老行愿无尽
临近清明时节,本焕长老静静地走了。
坊间传说,本老曾言:“我不走,谁也推不走;我要走,谁也拦不住。”幻生幻灭了无牵,从中感受着长老对生命无常
世纪回眸,百年沧桑。近代以来,风云激荡,佛教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在维新变法的变革中,在庙产兴学的挤压中,在战火纷飞的恐惧中,在新社会制度的洗礼中,承受着浓缩了自传入中土以来最为密集、最为强烈的震撼,本老就是这样一位独特的历史时段的见证人。可以说,他是我们了解中国近代佛教的一个历史缩影,也是感悟当代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信仰符号。
律风清凉 规矩犹在
1930年农历四月初八,本焕于武昌宝通寺持松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时,曾得到慈悲的开示:“你多走些名山古刹,多参拜高僧大德,特别要注意持戒修行。”后他受虚云大师命,继席广东韶关南华寺,随即开期传戒。本老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不忘恩师教诲。2006年因缘成熟,本老再开百岁寿戒,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戒子,在这里经受了一次人生转折的洗礼。
本老经常教导弟子们要以戒为师。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人可以成就世界,也可以毁灭世界。人可以成佛,也可以下地狱。一切唯心造,就看自己怎么去把握了。”他认为,所谓续僧伽命脉,正法得久住,全在持戒也。所以他以身作则,引导大众修行,坚持早晚课诵,冬参夏学,结夏安居。为了继承百丈清规,光大禅门,长老不顾百岁高龄,每天出入禅堂,将自己70多年前在江苏扬州高旻寺学习得来的禅堂规矩,一丝不苟地传给弟子们。同时,本老口传亲授,指点弟子在借鉴历代祖师所制定的丛林仪规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弘法环境,组织、整理出版了一套《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仪规》,并用现代的传播手段组织拍摄制作成教学片。
本老还秉承虚云长老兴建道场、住持三宝的遗风。他身体力行,悲愿无尽,先后筹集资金,建成14座寺院。他保持寺院住持选贤任能的古制,使丛林住持能者当之,德者居之。挽法运未颓而广修梵刹,虑道风式微而严净毗尼。
上报四恩 下济三途
本老修行80余载,尤其强调,佛门弟子要“上报四恩重,下济三途苦”。首先要报父母恩。本老常说:“父母恩德难报,但一定要报!一个人,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这对儿女是一个好的教育。”早年法师燃臂孝母的事迹至今感动世人。自别母出家后,法师一直挂念着年迈的母亲。在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后,他立即赶回湖北故乡,到新洲报恩寺挂单结夏安居,坚持每天早斋后步行7.5公里,回老家照料母亲,晚上又返回报恩寺。如是历时5个月伺候老母,端茶送水,喂药敬食,殷殷相护,细致入微。
报国土恩。在弘宗演教的同时,本老也致力于社会的扶贫救灾、解难济危和兴医办教、修路架桥等慈善公益事业。特别是每当大灾降临,众生受厄,长老总是挺身而出,主持大法会,捐献真爱心,息灾祈福,扶危济困,为国分忧。近年来,他率领弘法寺为扶贫救灾、修桥铺路、兴医办教等共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受到社会的肯定,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报佛恩。
报众生恩。本老经常告诫弟子: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他在待人接物上不分地位,也无论富贵贫贱,都一律平等对待,每天登门拜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特别是佛诞日、节假日的人数更多,每年的初一到十五,信众达到10万人之多。
本老常说,出家并不是为了求清静,出家人弘法
南国弘法 典型再塑
只要知道深圳弘法寺的人,就一定知道这里有一位百岁高僧。本老于此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让这里的百姓恒处智慧音里,吉祥云中。
弘法寺是伴随着改
仙湖植物园空灵而清静,弘法寺依然回响着悠扬的佛号钟声。炉烟夜静香犹热,灯火春深夜欲沉。说不尽的本老,也许多年之后,钟磬余响,会叙尽沧桑……
至诚祈愿本老:虚空有尽愿无尽,愿轮回转度世人。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 温金玉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879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本焕长老行愿无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本焕长老行愿无尽;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