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学佛的基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学佛的基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佛的基础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人生的第一真相。想学佛首先要知道因果,并且相信因果的道理。
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因果,那么学佛就如同在沙滩地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把这个道理从学佛之初就放在心上,同时通过修自己的心去开始改变,这才是学佛的捷径。
2、去习气、化秉性
人有三性,人用什么性,得什么果。三性为:佛性,习性,禀性。
佛性:纯善的,万善的,只见人好,不见人坏,大智慧的。
习性:习性是洗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善人在一起容易做善事,跟恶人在一起,容易做恶事。
禀性:是我们生生世世业力以及祖先业力信息的总集,表现为怒恨怨恼烦。
以禀性用事的人,遇事喜欢发脾气,看人都是坏人,只有自己最好,遮障天性的纯善与智慧,主贱;
以习性用事的人,如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主富;反之,主贫。我们古代有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这个道理,各位切记:“百善孝当先,万恶淫为首,禀性(脾气)又是万恶之源”,孝敬的人,莫不富裕;邪淫的人,即使前世福报大,福报也会很快消耗掉的。我们要和没有脾气、善于自律的成功人士交朋友。
以佛性用事的人,只见人好,人人都有优点,唯有自己缺点最多,天天在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经常赞美他人,与人为善,每天都在不断完善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主贵。到了自净其意的程度,则贵不可言,这就是佛。
所以,贫贱富贵,皆为自己的选择,怨不得别人。
学佛的首要就是要化秉性,去习性,圆满佛性。
一个没有化秉性的人学佛,即便他学习了很多年,可能功夫会很深,道理会懂得很多,因为秉性的缘故,他会怒、恨、怨、恼、烦,那么就会出现“火烧功德林”的现象,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顺、违缘、障碍。因为秉性作怪,总是发脾气,总是怒、恨、怨、恼、烦,即
3、皈依三宝
皈依佛、法、僧三宝,这是学佛的必要与先决条件。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919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学佛的基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学佛的基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