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八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八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八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在此种情况下,瞋恚、贪执、愚痴、疑嫉或傲慢的心非常强烈地涌现。虽然我们拥有了珍贵的人身并且希望修持佛法,但是,有时候这些极为剧烈的烦恼心不断地升起,使人有完全被淹没的感觉;这些极为强烈的烦恼障使人想要放弃佛法的修持。当这种情形发生时,一定要很仔细地察看、了解状况,然后精进不懈的以某种方法加以对治 。
第二种逆境是恶友的影响。虽然我们知道佛法的利益,也希望能好好修行,但是却因为受到恶友的影响而停止修法。纵使我们并不真正想这么做,但恶友的影响力却使我们放下修法并从事有害的活动。这对修行是一种极大的危害。我们必须很仔细地審察自己是否有受到恶友影响的倾向,及目前生活中是否有这类的不良影响存在。如果这种危险并不存在,我们应该感到很欢喜,并决定更努力地修持佛法;但是,如果我们觉得这种危险可能存在,那么,我们应该开始设想如何产除这种不善的影响。
第三种逆境是不能清楚地区别修行的阻力及助力。不知道什么可能威胁到修到,什么可能对修行有利,什么会导致不知道努力的方向,而错误地去除有利的特质并发展有害的特质。如此一来,我们的修行就偏离了正途,并成为正确修行的障碍。所以,我们一定要審察自己,如果这种危险存在的话,就应该加以对治,必须更彻底地学习佛法,并精确地了解要修持什么、要避免什么,且如实地去执行。如此一来,我们将会发现修行变得容易许多,因为我们精确地知道应该怎么做。
第四种逆境是受到懒惰的左右。我们也许很想修
第五种逆境的产生是由于过去生的恶业在今生成熟。我们可能会发现修行上突然产生很大的问题——例如,突然生病。当这种情形发生时,我们应该想道:这是由于过去生的某些恶行造成的,并试着加以补救。首先,我们应该经由忏悔及清净的方法去清净过去的恶业
第六种逆境是受到别人的主宰。虽然我们可能有修持佛法的愿望,但是控制我们的人可能想阻止我们修行接近佛法。如果这种情形继续下去的话,我们应该觉知自己具足一切成就条件的珍贵人身可能因而浪费掉了。对治的方法是去除控制我们的干扰因素,成为自己的主宰,并开始修行。
第七种逆境是不清净的动机。有些人可能想要或实际上已经在修持佛法,但是修持的动机是不清净的。当动机不清净时,修行的结果不会很显着。不清净的修行动机包括;“若我不修持佛法,我在来生将会很穷;而我不想成为穷人,所以我将修持佛法。”或“我此生不想生病受苦,所以我要修持佛法。”当然,这些有限的动机然仍会带来一些利益,但是,真正的利益来自引领众生得到究竟的、快乐的愿望。如果行者发觉自己的修行动机不清净,他必须试着消除它,或将它转变为“为利众生愿成佛”的清净动机。
第八种逆境也是由不清净的动机造成,就是以立即的目标为修持的动机。例如,行善的目的是为了成名或得到金钱、奖赏等直接的利益;就如有些人慷慨捐赠财物的目的是为了成名或得到赞扬。所以,当行者持有得获立即利益的期望而行善或修行时,他的动机就是不清净的。这种修行非常虚伪,因为这从外表看来很真实,大家也由于这
这八种逆境只是难免的、不固定的不利境遇,它们只是偶尔会发生。我们只须要保持警觉,并时常自我審视,看看这些困难是否产生了;如果任何困难出现了,我们必须试着净除它们,不让它们阻挠我们的修行。我们应该利用这八种逆境做为禅修的对象,应该審察自己是否生起了这些暂时的障碍。懒惰是我们修行上最主要的问题,假如我们不以自我检查的方法来发掘错处,将会迅速地落入懒惰的掌控中,而不设法对治问题。所以,彻底地審察这八种问题,逐一地正视每项问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976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八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八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3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