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追求的五种境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老年人应追求的五种境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老年人应追求的五种境界
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社会,我也是老年人了,不免经常思考一些有关老年的问题,思有所得,认为老年人应当追求五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叫安静。人们常用“安度晚年”一词祝福老人,老人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安度晚年”。这个安字的含义应有两层,一是平安,平安无事,生活之舟在逐渐接近岸边的时候,别再遇到大的风浪;二是安静,指的是心安,虽不必心静如水,更不能心如止水,但也不可再如少年之气盛。人到老年,回顾一生,必然觉得有些愿望未能实现,有些事情未能做成,或者吃过亏,受过骗,倒过霉,遭过委屈,遇过不平,留过遗憾。心中难免积蓄着怨、悲、怒、恨等各种复杂的情绪。它有时会呈现为“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状态,遇到不快时,突然火冒三丈,脾气大发。会做出用拳头打苍蝇的不智之事,或用无明之火延烧无辜的错误之举。尤其曾经或依然有地位、权势、名望的人,更是招惹不得,激怒不得。须知老人毕竟不是青年,已经过了为工作“怒发冲冠”、为红颜“冲冠一怒”的时段,何况有的人的心脏、血压已经经不起过分激动。所以,应一面自我克制,一面把万事看淡,以宽容制怒气,保持相对安静的心境,有益于自身和周围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种境
第三种境界叫绚丽。每个人的一生,能力有大有小,贡献有多有少,除了恶魔式的人物,都绝非一无是处。回顾起来,总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感到欣慰的事情,获得成功的时候,总是为人民、为社会、为子孙付出了辛劳,做出了奉献。人无完人,到了老年,要少想或不想那些久已过去的不愉快的事情,不必自己算自己的老账,弥补无计,愧疚无用,放下为好。是非功过由别人去评说,由历史去鉴定。要多想自己
第四种境界叫深刻。老人经历得多,经验自然丰富,脑海里沉积了大量的知识和认识、概念和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考验,有的对了,有的错了,有的没有用了。如果把它们都固定起来,不肯更新,不愿改变,就不能与时代同步,成了故步自封的“老朽”,甚至落后为愚昧顽固的“遗老”。相反,人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思想成熟,应当到了摆脱人云亦云、随大流、唯书、唯上的时候。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打破自己的某些思维定式,勇于怀疑和推翻旧有的东西,要善于对经历过的一切进行反思,使思想变得深刻,这样一方面可
第五种境界叫奉献。即通常所说的发挥余热。有些老年人,身体很
人生自古谁能不老,五种境界需要追求。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9960.html
以上是关于老年人应追求的五种境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老年人应追求的五种境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