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该懒散还是精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人该懒散还是精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人该懒散还是精进
很多人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心里不安,是因为生活太紧张,同时物质欲望太高,以致于每天忙碌追求、身心劳顿。长期生活在这种物欲和紧张当中,心灵当然难以平静。
英国文学家也是哲学家罗素,曾提出「懒散论」加以对治,他认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们太勤劳、太追逐物欲的享受,当我们把这些资源都用尽的话,很可能就会影响到后代子孙的生活。所以他提倡:人们应该稍微懒散一点、简单一点,更加重视精神的享受,人生才会过得好一点。
佛法则是勉励人要精进,但是也强调人生就像琴弦一样,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声音太刚不好听,而且可能一弹就断;却也不能太松,太松就弹不出声音,所以要调得恰到好处,不柔、不刚、不紧、不松,持之以衡,这就是佛教「调琴论」所说的精进。
人生也是一样,罗素的「懒散论」,应该是用于那些有工作狂的人身上,他们为了名利地位而拚命追求不停,总是永远不满足、生活得很痛苦,这样的人实在是自己痛苦,也让别人跟着痛苦。
从资源消耗的角度来讲,我并不认为是因为人们的努力,才使得地球资源愈来愈少,而是因为人们不知道怎样运用资源,为了自己生活上的便利或生活享受,就任意破坏自然、伤害自然。
人的生活不能太紧张,我在带领禅修的时候,一定是先教放松身心,身心放松之后,做任何事都可以不慌不忙而循序渐进。但我倒并不一定赞成「懒散论」,我赞成的是人要有点时间悠闲,适度的放松,像「悠然见南山」这种心情就
现在的都市人,也同样需要调剂自己的生活。所谓的调剂,就是当工作告一段落的时候,必须转换一下,不要同一个工作一直勉强做下去。我经常提醒大家反省:「可不可以不要每天赚钱?是不是也可以有一天、两天做一些不为钱、不为名的事?」虽然身体一样在劳动,但是心境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这就是生活的调剂。
法鼓山的团
转换工作环境,或是换一种心情,调剂一下自己的身心,不一定要懒散,同样可以获得身心休息的效果,这种不紧不松的态度,才是恰到好处的生活。
工作自在语:
转换工作环境,或是换一种心情,调剂一下自己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shengyanfashi/10232.html
以上是关于人该懒散还是精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人该懒散还是精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