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除夕撞钟为何要敲108响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钟鼓楼-除夕撞钟为何要敲108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除夕撞钟为何要敲108响
辞旧迎新,年年岁岁的新年及除夕之夜,京城内外都会听到钟楼上传出的响亮而绵长有力的108响钟声。钟声洪亮、庄严,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击钟的尾音可持续一分多钟,钟声可远传至二十公里以外。
钟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传说在黄帝炎帝时期就已出现了,鸣钟击鼓自古也成为皇朝、寺庙以及黎民百姓祭祀神佛、祈福、迎福、祝福、免灾驱邪的一项礼俗。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随着
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明永乐年间于地安门大街的北端筑有钟鼓二楼,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在高47.9米的钟楼上悬有63吨的青铜报时钟,高46.7米的鼓楼内有一面大鼓、二十四面小鼓,共25面更鼓。今日的钟鼓楼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自明清至民国初时,钟鼓二楼始终掌管着京城内外的报更报时的任务,可以说老北京曾是在钟鼓楼的鼓鸣钟响声中入睡和苏醒的。清初时曾规定钟鼓楼要昼夜报时
虽然,古今中外寺庙新年的祝福用乐器、节奏、韵律各有异同,但却都是敲108响。据我国古籍所述,钟本是聚集在地下的阳气,敲钟就是要把阳气从地下唤出来,约从汉代开始古人就有于夜晚敲钟唤阳,白天击鼓避阴之俗。古人认为元日前的除夕之夜为一岁之末,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一天,到除夕子时正零点时,阴气盛极,所以此时应鸣钟击鼓以避阴,迎接新的一年的阳气,“鸣钟击鼓迎新年”之俗曾一直在我国各古城延续着。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为什么在新年(除夕)交子时都必须击鼓与撞钟108下呢?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一书中说:“叩一百八声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每五日为一候),正得此数。”佛教还认为敲108下即可消除人的108种烦恼。还有一种说法就是108包含着12个9,《易经》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九”被看作数字之极,“九”与“久”谐音具有高贵、吉祥、长久之意;而一年有十二个月,“九”的十二倍正是一百零八。108这个数字尽管众说纷纭,但它都代表着“吉庆”、“如意”、“驱除人生一切烦恼”之意。
如今的鼓楼、钟楼早已失去司时的作用,已成为京城重要的旅游景点,钟鼓楼一带成为老北京特色旅游的必经之路。人们可在鼓楼观览到新复制的巨大群鼓以及古老的铜刻漏、碑漏等古代计时报刻的文物,在钟楼内可观览到老北京最著名的古钟之王,悬于钟鼓楼的高4.5米、重63吨、铸造于明永乐18年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1542.html
以上是关于钟鼓楼-除夕撞钟为何要敲108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钟鼓楼-除夕撞钟为何要敲108响;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2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