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人与结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容人与结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容人与结缘
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成长的生活环境不同,对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他们往往以自己固有的评判标准来看待别人,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往往加以苛求和责难。长此以往,许多本来与他相处融洽的人,便会渐渐离他而去,最后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自己。其实,人应当养成容人的雅量,这样,我们才会结下人缘,从而与人和睦相处。
《菜根谭》云:“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段话的意思是:一块堆满了腐草和粪便的土地,才是能生长许多植物的好土壤;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往往不会有任何鱼虾的繁殖。所以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应该有接纳庸俗的气度和宽恕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于孤独状态。
世间俗语也说&ld
为了说明人应当具有容人的雅量,《菜根谭》中又云:“用人不宜刻,刻者思效者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领导人,在用人的时候,应当对人宽厚而不刻薄。因为,如果你待人刻薄,即使想为你效力的人,也因受不了你的苛刻而设法离开你。
我们在看待别人时,不能以自己已有的成见来要求别人,而应该多看别人的长处,少盯别人的短处,莫去苛求与责难,学会理解与宽容。当我们宽容了别人,会使别人对我们生起感恩之心,从而能够更加尊重我们,与我们结下善缘。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且好人和坏人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相互转化,好人也可能变坏人,坏人也可能变好人。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因此,好坏之间并不是绝对的,绝不能因一时一事而对某个人做出盖棺定论。有一位古人这样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胃开豁,眉目清扬,正如品味橄榄,当下不无酸涩,然回味时满口清凉”,实际上容忍小人有时确实难以做到。不过,假如我们能有“倒吃甘蔗,渐入佳境”的人生态度,自然就会有“厚德载物,雅量容人”的胸襟。
作为佛教信徒,我们不但要学会宽容自己看不惯的人,而且还应当学会宽容伤害过我们的人。因为,学会宽容他人是我们必备的基本功。
当我们进入佛寺天王殿时,都会看到大肚弥勒菩萨袒胸露腹,笑呵呵地欢迎我们。弥勒菩萨就是忍辱宽容的典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rd
虽说“出污泥而不染”才是君子之所为,但是独善其身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能够办得到。其实,世间并无绝对的真理,而且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立身处事,只有具有清浊并容的雅量,才会有仁爱友好的人缘。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1792.html
以上是关于容人与结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容人与结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