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
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眷属海、受用海、音声海、言辞海、智慧海。安住在慈心中,畅游大乘法海,昼吉祥、夜吉祥,人天欢喜、诸佛欢喜。
《普贤行愿品》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观修?首先应学会发世间方面善愿:
观照地球上的人类,愿天下百姓幸福快乐。见人家父子,愿天下父亲慈爱、子女孝顺;见人家兄弟,愿世上兄友弟恭。得到食
走到繁华都市,愿家家富裕美满;行经乡村田间,愿年年五谷丰登。
见人乘船渡江,愿他一帆风顺;见人翻山越岭,愿他不遇虎狼。见人贫穷,愿他富裕;见人丑陋,愿他端庄;见人患病,愿他健康。
喝茶时,想到把茶奉献给天下母亲;领工资时,观想这些钱连同无量的安乐献给有情;修集了点滴善根,也毫无保留地回向天下诸母。
推广开来,无时无刻不可以修慈,遇境逢缘都能转为道用。若能持续深入地串习,不难达到“以四海为一家,合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一般人认为“四海一家、万物一体”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其实,无法达到“四海一家、万物一体”的境界,是因为有自、他的分党。以这种分党执著,导致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着想,对别人则不闻不问。
人的心量有大小。心量小的,只把几个人看成家人,给予他们安乐,对他人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概漠不关心。
心量大的,会以一地区、一民族、一国家的人为一家,想造福整个城市、整个民族、整个国家,这种人相对伟大一些。若再升华,就不局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而是以法界为一家。
一般
学习佛法后,眼光会变得远大,慈心可以开展到周遍时空、周遍万物,而且能给予一切众生暂时、究竟的利乐。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182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