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息灭妄念的三招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24 03:1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息灭妄念的三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息灭妄念的三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息灭妄念的三招

佛教-息灭妄念的三招
佛教-息灭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之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之深,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这让我

知识分子佛教

觉得,这三重境界说,与息灭妄念的三个层次,有异曲同工之妙。

妄念,佛法说,是条河流。上念接下念,念念相续,川流不息。无论,你是学佛、工作、生活、恋爱……,皆双足没于妄念河流中。如何息止刹那生灭的妄念,入得寂静?

佛陀智慧启示我们:要透过三个层次,应用三招。第一招:观身不净

佛教珠宝知识讲座视频播放

、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里,观,即是察,也是照。

通过这四观,了知异、灭的真谛,

高考知识点佛教的危害

了知身、受、心、法之空性,彻悟世界真空之本质。

第二招: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这四观,重在体悟世间的存在一面。这存在,虽虚假,暂时,但不失生与住的真谛。我们佛教,称此为有。这有不是恒常的,只是现象,只是一种物相,为此,称之为妙有。

第三招:观身在身,观受在受,观心在心,观法在法。

这是对第一招与第二招感悟

佛教关于五戒知识讲座

后提升的新境界,非住空非住有,非灭空非灭有,而能在非空非有之状态中,了知、融入、自在,犹如入了三摩地,离苦离乐,居于禅悦,有余涅槃。

在第一招,于实际应用中,要求我们控制好眼、耳、鼻、舌、身、意,勿放任之,意在使我们不执着于不贪恋于色、声、香、味、触、法。

在第二招,于实际应用中,要求我们妙用眼、耳、鼻、舌、身、意,要正确引导之,勿使入了邪径,而应生住于健康的色、声、香、味、触、法。因为,既然事物妙有,一时无法抹杀,便要方便珍惜、随机妙用。

在第三招,于实际应用中,是第一招与第二招的辩证综合,既不执着,也不放下,既不积极,也不消极,既不以空为悲,也不以有为喜,契入中道,只在当下,享有当下,生于当下,住于当下,异于当下,灭于当下,珍惜于当下,解决于当下,自由于当下。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327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息灭妄念的三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息灭妄念的三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176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