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22 23:2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佛教-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佛教-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师他把这个信愿讲出什么条件。他说:净土宗的人绝对不可以悠悠泛泛、敷衍了事。

悠悠泛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可有可无。往生也很好,没有往生也无所谓。那么念佛虽然很精进,每天有定课,但是呢

佛教知识方面

,心恋尘

了解佛教知识的小视频

境,对我们熟悉的娑婆世界隐隐约约还有贪恋的心。

比方说,他这个贪恋还不是贪恋杂染法,他贪恋善法,你看:

【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

你想到你今生造了很多的善业,你曾经持过五戒,护持三宝,你对来生的安乐在念佛过程当中隐隐约约有所期待。或者,或求生天,受天福乐。这个人善业更加的精致,他不但是修五戒,修十善业,他连身口意都非常地严谨。但是不幸的是,他对这样的善业还是有所期待。

【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

中国佛教的基础知识

得大总持。】

这个人所要求的是更清净了,他希望来生能够出家修梵行,有广大的智慧,能够摄持无量的法门,甚至于有大悲心来普利众生。当然,你不能说出家为僧、弘护正法不对,而是你站在净土的角度,你还有这个想法,你就不是叫作有净土了,你就不是叫作信愿具足了。

所以什么叫作信愿具足?我们等到后面再详细说明,它有一定的标准的。

好,我们把这样的一个禅净的思想画成一个表。最下面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的面貌,不是本来面目,就是你现在的面

佛教都有什么知识点

目。就是你这一念清净心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轮回,每一次的生命从小到大,你接触很多的人,你遇到很多的事情,凡是你走过的人事都有留下一些痕迹,留下一个业力的种子、一个烦恼的种子。

这个就是我们的杂染心,在佛法的角度叫作阿赖耶识,我们一般人修学佛法是依止阿赖耶识修学的。依止阿赖耶识修学,在《楞严经》就是依止生灭心来修学的。

什么叫生灭心呢?就是你的心是随外境而动荡的。你有时候修得不错,有时候修得不好。你风平浪静的时候修得很好,逆境现前的时候你就修不好了。因为你的心住在一个生灭心的角度,你太重视你眼前的感受。

所以我们很多人为什么念佛会错误?为什么念佛会失败?因为你佛号是建立在一个不坚固的生灭心。

我们要强调一个观念: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要保持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你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们在念佛的当中要先改变我们的心态,不要用生灭心来修学,应该是把这个杂染的心提升到清净心。你要安住在你的本来面目,安住在你的清净本性来提起佛号。

比方说你盖房子,你这个房子盖得很庄严,上面的建材很漂亮,里面的装潢也很庄严,但是你这个房子是盖在一个地震带,那就完了。你平常没有先调整你的心态就开始念佛,依止生灭心、依止攀缘心来建立佛号,就像一个美好的房子盖在地震带一样,你这个佛号不坚固的 。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384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131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