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宗性法师:遍老佛学思想管窥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09-02 00:2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宗性法师:遍老佛学思想管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宗性法师:遍老佛学思想管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宗性法师:遍老佛学思想管窥

2

佛学常识 李叔同

020-07-15 15:18

宗性法师:遍老佛学思想管窥


遍老佛学思想管窥

宗性

一、缘起

蒙乐山市佛教协会相邀。由乐山市佛教协会、峨眉山佛教协会、乐山乌尤寺联合举办的纪念遍能大师圆寂五周年及乐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将于2002年9月1日在乌尤寺举行。本应整束与会受教。然他方会务。无从抽身不能与会。昔日同窗。乌尤寺满霖法师又电话相邀。称虽不能与会。文章照写。想来乐山佛教

佛学常识法语

文化内涵应十分丰富。如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的沿革、乐山麻浩崖墓造像、乐山大佛等。本人对以上遗产只是肤浅的了解。没有深入研究。故不敢造次。而会议的另一主题是纪念遍能法师示寂五周年。作为遍老的学生。总应该写点东西。于是。想起在四川佛学院求学时。曾见遍老诗作一首。至今记忆难忘。兹

佛学与古代文化常识

遵满霖法师所嘱。略叙因缘及思想分析。一者可以缅怀先德。二者可以充实乌尤寺新的佛教文化内涵。

记得在四川佛学院学习期间。曾担任学生领导职务。有一段时间负责组织墙报编排工作。大概是九三年春。省府“两会”刚结束。在佛学院执教的冯修齐老师「1」交给我一首诗。说是遍老参观“西游历险乐园”「2」后的题诗。希望我能将之编排在墙报上。让同学都能有机会领受。然种种因缘。此诗未能见于墙报。诸同学并未见到。至今引以为憾!时值遍老示寂五周年。以此因缘将诗录出。与当年佛学院诸位学友共同分享。并告慰遍老于常寂光中。

诸持八戒。僧须悟空。

沙弥悟净。龙马行踪。

如幻如化。鬼斧神工。

作如此观。世界大同。

此诗是遍老参观“西游历险乐园”时即兴之作。语言精炼。内容深广。遍老巧妙地将《西游记》中的人物名字加上自己的理解。与佛学思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3」。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谓天衣无缝。炉火纯青。笔者拟从诗中包含的佛学思想对此诗略作赏析。从中可以窥见遍老在佛学造诣上实属“上乘”。

二、遍老的佛教徒修养观

——“诸持八戒

僧须悟空

沙弥悟净”

1、“诸持八戒”

“八戒”。也称“八关斋戒”「4」。是在家的佛教信徒在特定的日子里必须遵守的八条规定和行为规范。佛教制定戒律的特点之一就是“诸恶莫作”。修行者应当用戒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磨砺自己的身心。这是断除烦恼。达到觉悟解脱的基本要求。“八关斋戒”就是属于这一范畴的在家信徒的戒律。从八戒的内容上来看:(1)不杀生。不能故意杀害有生命的众生;(2)不偷盗。未经允许不能占用(挪用)和拿取别人的东西;(3)不邪淫。即除了正常的夫妻关系外。不允许存在男女间非正常的关系(婚外恋、三者插足);(4)不妄语。即不能说欺诈性、挑拨性、中伤性、下流性的语言;(5)不饮酒。不能吸食一切有麻醉性的食品(以酒为例);(6)不着香花蔓、不得香油涂身、不故往观听。此系根据印度风俗习惯发展而来。如从我国现行的情况来看。就是不装饰打扮和观听歌舞。目的是为了让信徒免受世俗影响。干扰正常修行活动;(7)不坐卧高广大床。此戒是为了让信徒减少物质的享受。生活淡泊。磨炼人的意志。追求精神的解脱;(8)不非时食。即要求信徒过了正午后不能再进食。目的是让信徒身心轻快。减少妄想杂念。以上八条规定。是在家的佛教信徒。在每个月的六斋日。即农历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共六天。在这期间。应该严格遵守以上八条规定。

遍老在诗中指出。“诸持八戒”。表明了遍老对所有在家佛教信徒寄予的厚望。遍老希望所有的在家信徒在六斋日期间。都能严持戒法。淡泊生活。不受世俗法的干扰。踏上了脱生死的门径。体现出一代高僧慈悲利生的博大胸怀。

2、“僧须悟空”

“僧”是“僧伽”的简称。“僧伽”是佛教僧、尼团体的通称。源于梵语samgha的音译。意译为“众”。也就是僧团组织。一般要三人以上才能成立一个僧团组织。僧团内部的人必须是志同道合「5」。怀着对佛教的虔诚信仰。愿意遵守佛教的戒律。并自愿出家到寺院过集体生活。因此。所谓“僧”应是指所有取得了正式出家资格「6」的僧(比丘)、尼(比丘尼)。

“空”是佛教的核心理念。但佛教所说的“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才是“空”。佛教所说“空”。是佛陀对人生宇宙一切生命、一切事物的真实状况的描述。佛教所说的“空”。是指人生宇宙一切现象都没有常一不变性(永恒性)。没有独立存性。因为在佛教看来。人生和宇宙一切现象都是由因缘所生(条件组合)。因缘所生的事物时刻都处于变化中。如果认为人生宇宙一切现象内有常一不变、外有独立存在的因素。或者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人生宇宙。这些错误的认识是没有的。是不存在的。这应是佛教“空”的理念的基本内涵之一。

遍老在诗中指出。“僧须悟空”。表明了遍老对于所有出家僧尼的要求。希望所有的出家僧尼都能够用功修学。觉悟到人生宇宙“缘起性空”的真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从而达到觉悟解脱。这也是僧、尼“遁入空门”的实际意义。

3、“沙弥悟净”

“沙弥”「7」

佛学常识法界

。是梵语sramanera的音译。意译为“息慈”、“勤策”及“求寂”等。意思是息恶行慈。求取寂灭解脱道果。在佛教界。“沙弥”通常是指剃发缁衣后。但还没有取得正式出家身份的资格。还处于考察期间的预备出家群体。包括沙弥(男性)、沙弥尼(女性)。在考察期间。他(她)们必须养成内心清净、安于乐道的品格。能适应出家僧团的集体生活。

遍老在诗中所说“沙弥”。也应是包括预备出家的沙弥(男)及沙弥尼(女)。“沙弥悟净”。表达了遍老对处于考察期间的预备出家群体的关注。遍老希望处于这一阶段的沙弥及沙弥尼。能彻底完成世俗的不良习惯及不适应出家生活的行为的根本转化。让身心清净(悟净)。养成内心无染、安于乐道的品格。能适应出家僧团的集体性的朴素生活。

从遍老以上三句诗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明遍老对所有佛教徒如何完成自我修养的愿望。“诸持八戒”。表明了遍老对所有在家信徒的修养要求;“僧须悟空”。表明了遍老对已经取得出家身份资格的比丘、比丘尼的修养原则;“沙弥悟净”。表明了遍老对处于考察期的预备出家的“沙弥”“沙弥尼”的修养希望。总之。这三句诗。表明了遍老的佛教徒修养观。

三、遍老的佛教人生观

——“龙马行踪”

古德云:人生如白驹过隙。意即是说:人生变化无常的速度。就象一匹奔马从门缝飞驰而过那样快。稍纵及逝。儒家文化的奠基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对人生也有如此的深刻慨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孔子站在河边上叹惜说:时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就象河中的流水一样。瞬息万变。而佛教《梵网戒本诵戒仪式》中也说道:“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众等各各一心勤修精进。慎勿懈怠……”「8」。这段文字的含义也是表达人生十分的短暂。佛弟子应当珍惜。努力修学。不应虚度光阴。笔者以为。遍老诗中说道的“龙马”。即《西游记》中。伴随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交通工具。由龙王的太子小白龙变成的白马。“龙马行踪”。正表明了遍老对人生的看法。人生就象快马飞奔。转瞬即逝。非常短暂。然而。人生虽然短暂。佛教徒更应积极地珍惜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绝不践踏人生。遍老的一句“龙马行踪”。正好表现了佛教积极的人生观。

四遍老的世界观

——“如幻如化。鬼斧神工。

作如是观。世界大同。”

以上四句诗。是遍老参观“西游历险乐园”时即景即兴之作。“西游历险乐园”是根据《西游记》的内容。采取现代的人物造型技术及灯光。展现唐僧取经途中的艰难险阻。遍老参观后。并没有被形态逼真的人物及情景造型所迷惑。不无感叹地指出。尽管人物及情景造型逼真。但都是“如幻如化”。都是不真实的幻化之景。遍老朴实的即景诗句。展现出作为一代高僧所具有的敏捷和睿智风范。同时。遍老又对眼前的场景工艺给予了赞叹。一句“鬼斧神工「9」”。高度赞扬了建筑、雕刻等技艺精巧。其高超和神妙达到了好像是神鬼之力而非人工之力能制造的境界。这句诗充分展示了遍老作为一代“儒僧”的人文风范。在诗的最后。遍老总结性地指出。“作如是观。世界大同”。所谓“如是观”。就是说。每个人如果都能保持对眼前美好的事物有“如幻如化”的认识。以此类推。便“世界大同”。世间中的每一件事物。又何尝不是“幻化”之景呢?

因此。遍老以上四句诗。表明了遍老对世间事物深刻认识的世界观。也符合佛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10」的根本意趣。

五、结语

遍老。是我非常尊敬的大德。但由于与法师之间相处不多。对法师的事迹知道也有限。在奉读《遍能法师传》时。方知法师一生多富色彩。数读其传。感慨万千。泪湿衣襟。内心对遍老的崇敬又徒然上升。从《遍能法师传》中可以知道。遍老先后经历了战乱、动乱等特殊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正是遍老思想成熟的阶段。但由于以上原因。遍老在佛学上的造诣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现。以至在遍老示寂后。所留着作甚少。让后世无从了解法师的思想。这是时代留给后世的遗憾!

综观遍老一生。几乎将他的身心全都奉献给了佛教事业。“在近80年的奉佛生涯中。博览经史、精研佛学、精通诗文、擅长书法;他终生热心佛教教育事业。至诚授业。诲人不倦;他虔诚向佛。甘守清贫。待人谦和。严于律己。受到佛教界的广泛拥戴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崇敬。无愧于当代高僧的盛誉”「11」这是遍老示寂后。教内、教外对他老人家的评价。然而。对于遍老一生的行迹及佛学造诣。到目前为止。研究和整理的成果尚未见到。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给予广泛的关注。让遍老的功德恩泽后世!是所祈祷!

注释:

「1」冯修齐老师。新都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系四川佛学院历史兼职教师。于遍老执弟子礼。

「2」“西游历险乐园”。是由商人投资。根据《西游记》故事。采取现代手法塑造的供人参观的旅游景点。现已拆除。遍老参观是在省两会结束时。有省佛学院副院长海山法师、佛学院导师宏根法师、冯修齐先生作陪。

「3」“诸持八戒”系由“猪八戒”而作。“僧须悟空”由“僧悟空”而作。“沙弥悟净”由“沙僧”而作。“龙马行踪”由白龙马而作。

「4」“八关斋戒”。即在家信徒必须遵守的八条行为规范。其中“不非时食”。名曰“持斋”(持斋并非吃素)。故名“八关斋戒”。

「5」僧团本着理合和事合的精神生活。故曰“志同道合”。理合。即都是证悟同一空理。修学同一佛道;事合。即“六合”: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

「6」取得正式出家资格。必须受“具足戒”。守持二百五十条戒律。

「7」“沙弥”是取得正式出家资格的考察阶段。须守持沙弥十戒。

「8」《梵网经菩萨戒本》。(台湾)佛教出版社。1980年初版。第五页。

「9」“鬼斧神工”原出于《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成。见者惊犹鬼神。”后世遂取此意。凡见精美建筑。赞曰:“鬼斧神工”。

「10」语出《金刚经》。此偈深受佛教徒喜好。遍老生前擅书法。每有人索

佛学常识禅宗六祖惠能漫画

书。便书此偈为赠。笔者曾在多处见到遍老手书此偈墨迹。

「11」见《在遍能法师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原文出处: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57027/

以上是关于「佛教」宗性法师:遍老佛学思想管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宗性法师:遍老佛学思想管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1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