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信愿持名,心不颠倒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
佛陀说:弟子们,佛陀出世说法,我究竟的目的,并不是要你们生天的,也不是要你们成就阿罗汉、辟支佛的。 佛陀之所以出世, 是为了一个重要的目的, 「一大事因缘」,什么因缘呢?佛陀是要用一切的方法,来启发我们的佛性,使令我们内心佛的功德,能够开展出来,所以佛陀才出世。
所以在法华会上,所谓的《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他是佛陀释迦牟尼佛的前生。他弘扬《法华经》是怎么弘扬呢?他就是用礼拜的方式为众生授记。他看到四众的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他就跪下去跟他们顶礼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普遍的为一切众生授成佛的记。在古德的批注当中,解释这个常不轻菩萨,他就是在弘扬《法华经》,他就是在弘扬《法华经》的大义,「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基于这个理由,就是整个大乘修行的目的。虽然我们有各式各样的法门,但是每一个人的目的就是要成就佛道。
在整个成佛的过程,道绰大师在《安乐集》把它分成二个法门:第一个就是圣道门;第二个是净土门。
圣道门就是以自力断惑超生死.就是说,我们要用自己的这一念的自力,发起菩提心。持戒为本,止观双运。先把戒波罗蜜持清净,使令我们的身业、口业,能够如法如律;在这个持戒清净的基础之下来修止修观。由这个禅定的帮助来修我空观、法空观,把我们无始的无明,有次第的给消灭,这个就是以自力断惑超生死。这种情况,蕅益大师他说:事难而功渐。
就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我们从无明妄想的当中,要建立戒波罗蜜的功德,禅定波罗蜜的功德
另外一个特别的法门就是净土门。这个净土门,是以佛力接引生西方,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法门。就是说,佛陀是以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他在因地的时候,许下了一个愿力,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陀在面对十法界众生,发下这个愿以后,他经过长时间的积功
但是我们怎么跟这个愿力接触呢?我们的「信愿持名」,众生的信愿持名是能感,佛陀的大悲愿力是应。换句话说,我们要看《阿弥陀经》很清楚的想到一个观念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我们一个净土人的目的,就是要在临终的时候「心不颠倒」。换句话说,是一个正念分明的情况,把我们的信心、把我们的愿力
这个时候,你的信愿持名跟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 「能念所念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就是这样接触了。我们这一念的信愿持名跟阿弥陀佛十八愿一接触的时候,佛陀的化身就显现了,显现了以后,佛陀就放光照我们,接引到极乐世界去。这个是一个很特别的法门,乃至于五逆十恶,都是佛陀所收摄的根机。到了极乐世界,那当然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就在那一个生命而能够成佛。
所以净土法门可以说是一个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乃至于一生。你就在你这一生的努力,你只要你努力一生,就能够彻底的把无始的生死解决,你只要你这一生就够了,所以这个法门的确是很难相信。这个法门的特色,就是你怎么能够达到临终的心不颠倒,这是关键。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4164.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信愿持名,心不颠倒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信愿持名,心不颠倒;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