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过日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21 15: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过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过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过日

文化-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过日
文化-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过日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古人常说:"人生在世,苦乐参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遇到境界来的时候,就看你如何去善用其心了。不要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就动怒辄骂,对对方产生怨恨。有时候难免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别人产生憎恨心。其实,并不是自己不想原谅他人,而是因为自己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在这个时候就是要用佛陀教导我们的方法,来减少我们自己的憎恨心。也就是要对自己慈悲,也对别人慈悲。

对自己慈悲,是要用智慧来处理自己的事,不要太过于感情用事,太容易发脾气,动情绪。对别人慈悲,是不管对方有理、没理,我们都在原谅他、谅解他,就好像自己犯了错,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一样。

能够感同身受,设身处地来谅解他人,憎恨心就会减少一些。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怨恨;多一分谅解,多一分和谐。伟大的佛陀,降

基础佛学常识100问6

生人间,示现八相成道,降伏魔军时,

佛教关于鱼的哲学知识

并非用什么武器的神力。而是以慈心三昧来降伏的。

记得佛陀在《遗教经》中教导我们如何对治嗔恚时说:"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

佛学常识100首

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能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

小乘佛教的知识

怀嗔恚,甚不可以,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人生虽苦短,要无怨无悔。快乐与痛苦,全在自己这一念心。以其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彼此和乐过日子来得好。快乐自己决定。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mengcanlaoheshang/1450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过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过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078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