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
这种生命的价值怎么去定位?这是一桩非常严肃的、重大的问题,但也是我们很难去进行定位的事情。因为我们凡夫的知见太狭劣,我们看不清楚。我们把假的当真的,我们把真的不放在心上,认为是假的。极乐世界这么真实,我们一听好像虚无缥渺、乌托邦似的;五欲六尘是这么虚假,我们一天到晚就是津津乐道,整个的颠倒。但这个颠倒,由于颠倒久了,也被这个颠倒所迷惑。
原来就有个公案,说一个国家有一个泉水,喝了那个泉水就会得精神病。这个国王就存了一个心眼,这些人都让他们得精神病,就让他国人去喝,唯有他自己不喝。等到大家都得精神病的时候,大家就把大家共有的行为认为是正常,大家一致觉得这个国王太不正常了,搞得这个国王都快统治不下去了。大家都认为他不正常,所
佛说:“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 。如果你有这种信心,为什么不把世间的事务放下,五欲六尘的追逐之心放下,来转自己的心力在道德上。“道”和“德” 分开来讲,“道”就是正法,就是弥陀的名号,就是“念道之自然” 。“德”就是不失去的意思。如果这个“道”是体的话,“德”就是用,由体起用,你就能得到往生成佛的利益,“德”就体现你的道德。所以我们求这个道德要精勤努力地、尽形寿地、念兹在兹地去求,这才是你深信切愿的一个表达。你只要这样去做就得到极长生,“可得极长
一切菩萨示现成佛,绝对不是以国王的身份示现成佛的,一定要示现比丘的身份,舍家弃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提示。我们修行人对于世间的事情一定要有放舍的心,这个恰好就很难。常常有居士来问:“哎呀,我现在事业很多,是完全去忙于事业呢,还有留一点时间精力来修行佛法?” 我们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鼓励如果你的基本生存解决,你就一心一意来修行佛法,但实际上很难做得到。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都是谁事业做得好,谁天天很忙,就是最有价值。忽然你什么事不干,成了闲人,别人都看不下去,家里都看不下去,得不到大家承认。他内心也就恐慌,他也站不住脚跟。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那就随顺,还是干点事业吧。不干没有办法,这是共业所感。不像传统社会,闲人是贵人。现在人没有这个观念,越忙越好。
所以“弃世事” ,这是我们重大的科目,要把世间的事情放弃,把全副的精力用在念佛求往生上,这是无量劫以来的一件大事。无量劫以来我们都是由于放不下这个世间的事情,懈怠、放逸,虽然遇到净土法门,但信愿还是建立不起来,“自求之”还有距离,于是还在这里滞留。所以真正要了生脱死的人,他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那样的气魄,特立独行,不怕别人的讽刺、冷嘲热讽、轻慢。我是求往生的人,我自己甘心把自己边缘化,我自己把自己淘汰出局。你有不有这种气概?而且是在你世间事业做得最辉煌的时候,你急流勇退,平淡下来,好好念佛。
这个时代你要看到这个共业这么厉害的时候,你还干什么?!除非你生存有点问题,如果你生存基本上能够保持基本的温饱,我是觉得你要全心全意去念佛,还没有玩够吗?酸甜苦辣还没有做够吗?多少年老的人这一辈子过得很苦,你一生的痛苦,你的苦难要有回报,要用你的痛苦凝注一个非常巨大的求往生心。不要再因循了,也不要在这个世间做任何幻想。它是五浊恶世,一世不如一世,一年不如一年。那些还在这里宣扬要在人间建立一个净土的人,不要自欺欺人了,你只要看到普遍的人心是什么样子,土是心变现出来了,你先反照自己是什么心呢?你还能去讲大话吗?
学佛人一定要严峻地面对自己、解剖自己,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如果说这个世界还能建立净土的话,那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可以不存在,阿弥陀佛也不需要那样地精勤努力地变成阿弥陀佛。就是由于我们这个三界成不了净土,极乐净土对我们才有意义。就是我们自己业力太重,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阿弥陀佛的佛力的加持才对我们很重要,对这一点一定要搞明白。所以释迦牟尼佛再三殷勤地劝勉,就是要让我们把这个五浊恶世的世间放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daanfashi/1522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