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20 00: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文化-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文化-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有的人,终其一生为钱谋,为权谋,自以为做人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不一定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有的人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捞到一官半

心经所蕴含的佛教理论知识

职,但也不一定是境界很低的人。境界于权势无涉,于财富无涉,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只能依靠做人的品格和毕生的修为。

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在人的生物本能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功利境界是在物质利己的前提下求解人生的意义。这两个境界是低层次的。较高的是道德境界,它是在利他的原则下求解人生的意义。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它是在宇宙

佛教佛教知识讲座

的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

冯先生常用“楚王遗弓”的故事诠释他的“境界”说。相传楚王把弓弄丢了,他手下的人急着去找。楚王说,别找了,这把弓丢在楚国境内,楚国任何人捡到了,也就不算丢。有人认为楚王这样做体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却对楚王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楚王的弓丢了,不仅楚国人捡到了不算丢,天下人捡到了都不算丢,这样做境界就更高了。但是冯先生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丢失在宇宙中的弓,即使没有一个人找到,也不能算丢,从宇宙的观点看,只要是一种存在,就无所谓“丢失”。由此可见,对于“楚王遗弓”这件事,楚王手下

纹身佛教入门知识

是功利境界,楚王

有没有关于佛教知识的书

本人和孔子是道德境界,冯先生的解释则是天地境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境界是有高下之分的。有的境界可以生而拥有,有的境界则需经过努力才能达到,有的甚至需要人们毕其一生的光阴去追求,去修为。儒家把人生的使命归纳为修齐治平,第一位就是修身。修身是做人之根,修身是做事之本,修身是处世之基。人生境界就好象一座高山。境界低下的人停留在山脚下,一部分人努力攀登,来到半山腰。而能达到山顶欣赏无限风光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低的境界易于达到,而高的境界不易实现。王安石说:“夫夷亦近,则游者众,险亦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钱钟书先生说得好:做人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事业上取得成就,还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我们都应该向最高的境界攀登,虽不能之,但至少要心想往之。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5328.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015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