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念佛如何对治妄想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19 20: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念佛如何对治妄想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念佛如何对治妄想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念佛如何对治妄想

文化-念佛如何对治妄想
文化-念佛如何对治妄想

不念佛时,妄想虽多,无由而知,非不

佛教单位计算知识

念时无妄想也。譬如屋中虚空,纵极好的眼,也看不见有灰尘。若窗缝中照来一线之太阳光,则见光中之灰尘,飞上飞下,了无止息。而光未到处,仍然不见有灰尘。是知念佛时,觉得有妄想,还是念佛的好处。不念佛时,完全在妄想窠里,故不知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赖,若主人不理,彼即无势可乘。若用刚法抵制,彼亦以刚法从事;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谓主人怕他,又必益加决烈。二者皆损多而益少。只置之不见不闻,彼既无势可乘,只得逡巡而去。(《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温光熹居士书一》)

若能摄心,则妄念当渐渐轻微。(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

佛教的历史和基本知识问答

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

佛教知识什么叫做业力

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

藏族的佛教知识与技能视频

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唐能诚居士书》)

问:心业未净,于往生有无妨碍?

答:功课宜专不宜繁,专易摄心,繁难归一。往生在信愿真切,倘无真信切愿,纵心能清净,亦难往生,不可不知。(《印光法师文钞三编·答俞大锡居士问》)

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yinguangdashi/15395.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念佛如何对治妄想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念佛如何对治妄想;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009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