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措,他看到一位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祈祷,神情安详而又幸福。等风浪过去,全船脱离险境,这人好奇地跑过去问老太太:“你怎么一点都不怕呢?”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马吉,已经被上帝接去了,到了天上的家。二女儿叫马丽亚,住在英国。刚才我是在祷告,如果接我回天上的家,我就去看大女儿;如果让我去英国,我就去看二女儿,不管去哪里都一样,所以我很安心啊!”
这个老太太,真的放下了。然而,放下,不仅仅是对凡夫说的,对修行
六祖慧能未出家前,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
贪财贪色,贪名贪利,心中牵挂自己的追求、自己的贪恋,甚或瞋恨怨怒,这些就叫&ld
“心无所住”,就是心生无住,无住生心,生无住心。外在的现象,如梦如幻,自己不为所迷,自性清净,不会在利害、荣辱、是非、得失、人我分别中打滚,折腾,这才是真正的放下。
六祖慧能大师的那一首著名的得法偈,也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慧能二十四岁时到达黄梅,拜见五祖弘忍大师。弘忍问:“来为何事?”慧能说:“唯求法作佛。”弘忍随口一问:“獦獠也想求法作佛吗?”不料慧能马上回答:“人即有南北,佛性却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好一个“佛性有何差别”!这一问,当然令五祖刮目相看,把他派到碓房去踏碓舂米,他在那里安心劳动了八个月。一天,五祖集合门人,要大家作一首偈,目的是考察一下各人的见地,为日后作准备。大家都仰望首座神秀,神秀是东山会下的教授师,名望皆在众人之上,盼他写首偈来也是众望所归。
但神秀没有自信,不写又不行,于是他将偈写在廊下的壁上,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听到别人念了这首偈,认为他没有见性,当下也作了一首,请人代他写在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了慧能的偈子,便在夜间唤他进房,为他说法,付法传衣。当天晚上,五祖就送慧能去九江驿,嘱他速回岭南。慧能走了,后来就是鼎鼎大名的六祖。
其实,神秀的那首偈并没有错。茗山老法师就多次说过,一个尚未开悟、还在修持过程中的人,应该牢牢记神秀的教导,必须时时勤拂拭,老老实实地磨练自己,保持心地清净,这是一个长期用功的过程,一点也马虎不得。但六祖慧能大师已经彻悟了,境界自然不同。他认为一切都不应该执著,“菩提树”“明镜台”何须执著?智慧也不应执著。一执著有智慧,执著的本身就不是智慧,所以他说“本来无一物”。
既没有生死,也没有涅槃;既没有烦恼,也没有智慧;既没有污染,也没有清净;既也没有分别,也没有凡圣。只有心中一无牵挂,什么都放下了,这才是真正的开悟。正如《心经》中所说,“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才是真正的心无挂碍。心无挂碍,就是“本来无一物”,才是真正的放下,真正的得大自在。
有道是:“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540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7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