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问:师父,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通常,初学佛的人,必须要有厌离心,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修行佛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厌离什么呢?是对于来自心理、生理、人际关系、自然环境的种种矛盾、摩擦而引起的诸烦恼和痛苦。如果能够转变,那么对这些现象的感受就不须厌离,无物可厌,也就无处可离了。所以,厌离是修习佛法的初步,就是知苦而求离苦的意思。一般人总认为厌离人间的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就是否定了人的价值和意义。其实恰好相反,正因为要提升人的价值和意义才要暂时“厌离”。就像商人出外经商,是为了赚钱养活眷属,维持家计;孩子出外求学,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谋他日成家立业和自利利他本能。所以,佛法所讲的厌离是修行的初步过程,而不是终究的目的。
逃避就不同了,逃避是不想负起应有的责任,不敢面对现实的生活,而抱着逃债,甚至于逃亡的心态远离所处的环境,这种人就像处于
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逃避是知苦却不敢面对苦,反而逃苦的意思;厌离是知苦、避苦因而学佛脱苦。逃避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607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