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18 09:4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

文化-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
文化-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

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当中

佛教用语知识大全集图片

,前后四次劝我们应当要发愿: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劝我们三次。

我们看佛陀在经典上,他讲一件事情,大部分都只讲一次。你要听,就听;你要不听,也没办法。很严重很严重的,再重复一次,讲二次;要讲三次,那是最严重的──事不过三。

但是释迦牟尼佛劝我们众生发愿求生净土,在《阿弥陀经》短短的经文里面劝了四次!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深思!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整个净土法门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发愿。一棵树平常是往东边倾斜,它最后就往东边倒下去;它是往西边倾斜,它最后就往西边倒下去。

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很多愿望,其

知识与佛教讲智慧

实有时候你自己不知道,而这个愿望对你来说,会产生引导的力量。就是你今生不要只知道修资粮,你更要知道你这个资粮的方向在哪里!

一个人,如果你从来不知道你心中所发的愿,那你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资粮本身是没有方向性的

佛教塔的知识介绍

,你布施、持戒、忍辱,这是一个强大的资粮,但是你可知道这个资粮的去处在哪里?

你说:我这个人是无所求,我也不发愿。其实你嘴上说不发愿,你心中一定是有愿望的,没有人是没有愿望的,除了阿罗汉在涅槃当中以外。所以,我们应该要发愿往生净土,来引导我们的生命,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念佛的信愿,「愿」当然是生命的方向,怎么知道信愿具足呢?有没有判定的标准?

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的明了的心跟人事因缘接触,如果你很重视结果,事情的成败得失你还是很重视,那你的信愿没有具足!

如果你的心跟人事因缘接触以后,你不在乎结果,重点是我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你开始回光返照你的起心动念,而不是去看外境,表示你的信愿具足。

为什么这样判断?一个人在生命当中,如果对娑婆世界的得失成败还看得很重,表示你的心还是有所住!你的心有所住,娑婆世界对你产生一定的牵动的力量,你的心被娑婆世界绑得紧紧的!你怎么说厌离娑婆呢?

一个人在发愿以后,他的心是向极乐世界倾倒的时候,才是信愿行的开始,所以我们不要忽略心的信愿问题。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重视持名,重视信愿呢?因为你的观照力颠倒了,佛号就没有方向了!我讲实在话,佛号有再大的加持力,你一个人颠颠倒倒,贪恋娑婆,那你念这句佛号只得人天福报!这句佛号只有在觉悟的心中,才能产生大的感应和力量,所以我们一再强调“托彼名号,显我自心”,你自性颠倒的时候,佛号对你没有用!

为什么《阿弥陀经》这么多,「信愿」就讲三分之二的篇幅,就是你的观照力是你往生的重点!所以蕅益大师说

广西思林佛教知识

:“信愿具足,临终十念就可以往生!”每一句佛号念念跟弥陀的本愿感应道交,每一句佛号都是真实的!如果你信愿不具足,心中颠倒,爱恋娑婆世界,就算把佛号念得“绵绵密密,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净土之理。修净土者不可不知也!”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要注意,你的目标在哪里,是净土还是娑婆?这是关键!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6134.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951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