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17 23:5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佛教-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佛教-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净为最重要,处世接物以言语谨慎为第一。

“清心”是保持内心恬静,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杂念的意思,不但是佛法和道家修行的主要功夫,同样是儒家修身的下手功夫。清净心生智慧,想要成就世间事业,同样需要专心一意,杜

藏传佛教知识论

绝杂念。谚语说,“忧能使人老”,杂念多、欲望多的人往往容

禅寺的佛教知识点总结

易烦躁不安,身体多病;心地清净,也是保持身心和谐健康的关键所在。清心对我们这样重要,怎么样才能保持这种恬静安详呢?《大学》开章就讲到,“修身”的根本在“格物”,也就是格除物欲、和物欲格斗。财、色、名、食、睡是最普遍的五种欲望,完全避免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但是不能沉迷贪恋,甚至纵欲放任。利令智昏,欲令智迷,利欲熏心,人的智慧就会被蒙蔽,各种过失、罪恶都从这里产生,没有不堕落的。认识了物欲的危害,我们才肯格除

佛教饮食的养生知识点

、放下。即使不能一下子放下,也要逐步减少、淡化,渐渐就会体会到其中真实乐趣。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人与人交往中,许多灾难都是因为言语不谨慎,有意无意伤害

佛教知识 大全忏悔文

别人,结下怨仇,以致冤冤相报,纠缠不清,甚至造成人群的冲突,伤害国家社会。言语对人的影响这么大,口的过失又最容易犯,难怪孔子那么重视讲话的艺术,把言语列在教学的第二位。而修身是涉世的基础。心地清净真诚,自然容易减少言语的过失;而讲话谨慎,也容易保持内心的清净安宁。只有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一帆风顺。修心为本,慎言为先,实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634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934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