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
当我们在建立佛教的思想来建立正见的时候,当然我们就是在开始做因缘的观察,佛教的因缘观,当然所谓的因缘主要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业力一个是思想这两个因缘。所以我们的生命是由思想跟业力结
所以我们学佛人刚开始是改造自己的业力,因为这个业力它影响到我们生命的快乐跟痛苦,它跟解脱没有关系,没有直接的关系有间接的关系,但是它主要的是主导我们生命的苦乐和对生命苦乐的诉求,当然我们明白业果的道理,我们主要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忏悔业障一个是积集资粮。第一个是忏除过去所造的罪业,在我们死亡之前,赶紧把它做一个忏悔;第二个就是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尽可能的积集善业,这种净罪集资,所谓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在圣道门跟净土门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圣道门的目的是为了要追求来生的安乐的果报,比方说善得人生,六根具足等等,这个是圣道门的诉求。
但是净土宗它在断恶修善,它偏重在临命终的时候没有障碍这部分来说的。虽然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往生净土是靠正念,但是这个正念是要有条件的。古人说,愿我临终无障碍,所以阿弥陀佛远相迎。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临命终到来的时候,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点临终的资粮。
一个正常人,没有经过佛法宗教的训练的人,他一辈子就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他过去的善业尽情的享受。就死命的花他的福报,花到临命终的时候大概福报花得差不多了,所以临命终你看现在临命终善终的人很少,就是安安稳稳的,没有病痛,没有折磨的安稳的往生的非常少,因为你福报都花得差不多了,甚至于透支了。
净土宗就是说既然临终的正念对我们是很重要,我们一定储存一点资粮力,让临终来受用。临终的正念,那个明了的心要现前,你的身心世界必须在一种没有很大伤害的,没有很大干扰的安稳的状态,才可以生起正念。所以净土宗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它某种程度是为了要临终的时候用,那么当然从这个临终的角度来说,忏悔业障又比积集资粮更为重要。因为没有障碍我们临终不一定要很快乐,但起码不能有障碍,这个时侯你必须要去注意你的身口意当中有没有很强大的业力,就是我们说增长业。
我们会来到这个娑婆世界我们每一
就是说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数数现行,第二个深深好乐。你这个行为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几乎每天都出现一次的,你每一天都要出现这个过失的,这个你要小心了。第二个你出现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够劝得了你,你要做这件事情,你的心就像石头一样坚固,谁劝你都没有用,深深好乐,你用猛利的心来数数现行,这个时候在你的生命当中这个业已经形成了增长业。
也就是说,它在临命终的时候它一定会起现行,所以它就变成你临终正念一个最大的阻力。如果我们在这个业障里面没有忏除,就变成临终的时候正念起现行,罪业也起现行。这个时侯你就很难从罪业里面扭转出来,因为我们一个薄弱的正念是抗拒不了罪业的干扰的。所以为什么净土宗要能够尽量的去净罪集资,因为我们必须要去创造一个安稳的临终环境,所谓的善业。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公案,我们把它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就是宋朝的曹彬,这个曹彬将军,他是宋太祖的一个打天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大将军。这个曹彬将军他年轻的时候去算命看相,这个看相的陈先生说,你这个人额庭饱满,眼神炯炯有神,你年轻的时候一定飞黄腾达,但是你这个晚运,这个下巴,这个地格有凶煞之气,有凶相,你很难善终。你要嘛生重病而死亡,要嘛有杀身之祸。
这个曹彬他很相信,他就自我反省,他就讲说,我这个人脾气暴躁,没什么耐心,个性刻薄,所以他就开始自我调整,后来有一天他接到军令要去攻江南,那个时候江南守得很紧,它知道只要是这个死力抵抗的, 一旦攻下城,那一定是大屠杀,所以他就装病,其他的大将军都来看他,大家就慰问他说,你得什么病?情况怎么样?他说,我这个病非常严重,只有一种情况可以救,就是你们向我保证,我们一旦攻下城以后,把江南攻破以后不要滥杀无辜,这些将军都是他带出来的子弟兵,当然就跟他盟誓,就对天盟誓。
对天盟誓这个在古时候是很重要的,你向上天歃血盟誓,这个事情
所以古人在这段的公案里面,他就做一个批注说,一念的慈悲心趋吉避凶。
那我们现在从佛法的因果道理,我们来探讨这个公案。他今天相由心生,他有这个凶相肯定就是有劫难,他业障跑那里去了?消失了吗?
没有消失。
诸位要知道,业力必须有烦恼的念念的支持。他的个性改变了他的思想改变了,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其实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把一个业障改变了,不可能,那这样子,愿我临终无障碍就变得不可能了,不是这样子
带业往生简单的说就是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这就带业往生。为什么我们大家都有业障,有些人临命终的时候,业障它不起现行,有些人业障起现行,因为你去刺激它,这个地方有个地雷,你不去碰触它,他不会爆炸的。所以这个忏悔,更重要就是改过,你要断相续心,否则你这种数数现行深深好乐的烦恼,它一定会触动你的罪业,到时候会破坏我们的佛号的正念。所以整个因果的道理,其实就在这个,怎么样去创造一个临终的安稳的环境,就是你要减损你这个恶念的势力,是这个意思。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635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