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学」苏行三博士:佛学浅释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09-01 02: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学」苏行三博士:佛学浅释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学」苏行三博士:佛学浅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苏行三博士:佛学浅释

2020-08-03 15:25

苏行三博士:佛学浅释


佛学浅释

苏行三博士编释

小引

第一章 ‘佛’义及佛陀略史

第二章 佛学

第三章 佛学与其他学说

第四章 佛学的目的

第五章 佛学的学理

第六章 世间法

第七章 出世间法

第八章 宗派

第九章 三皈依

第十章 结论

佛法太高深。古典的术语太艰涩。不容易为备有近代知识的人们所信解。苏博士的佛学浅释。可说是最好的读物了。叙述得极有条理;而且以生命来说自性;以肉体非我来说无我;从有而无来说性空;从无而有来说唯识现。这对于一般初学佛法的。可说是尽到了接引的方便。读者如能从此入门。进一步的探求佛法的深义。我相信。一定会直入宝山。披沙拣金那样的。得到精碻(同‘确’)而完备的信解。

印顺读后附记

小引

佛教的书。已经译成汉文的。约近一万册;所说的理论。多数是深奥难懂。佛教徒不认识字的不算;识字的人。也不少读了十年八年。还只是一知半解。这一课‘佛学浅释’。就是希望在短短的暑假期内。用浅白的语言。说出那深奥的学理。我希望诸位最低限度。能够认识佛学的大意。往后再求上进。就有门径了。

第一章‘佛’义及佛陀略史

‘佛’:这个字。梵文是(Buddha)。是汉文音译‘佛陀’二字的简称。它的意义是觉者。觉悟人生。与其他一切万物。远及宇宙诸天体的实相、与真理;然后将这种真理。说给一般不懂的人听。叫不懂的人也懂。大家懂了。大家就依照佛学里所教的方法进行。以了脱一切痛苦而享受快乐。

历来依照佛学所教的。而修持到成佛的人很多。我们现在所说的佛。是指释迦牟尼佛(Sakhamuni)。释迦牟尼佛。是当时人们尊敬他的名号。原来他是印度释迦族人(约二四二四年或二九六九年)。父亲名输头陀(Sudhodana)。是迦毗罗卫国王(Kapilavastu)。母亲名摩耶(Maya)。生后七日。母亲死了。由姨母钵罗阇钵底(Mahabosubuddli)养大的。佛在太子时。俗姓乔达摩。名悉达多(Siddhata)。约十七岁。娶表妹耶输多罗(Yasodhara)。生子名罗侯罗(Rahula)。十九岁出家。访道六年。修持六年。三十岁开始讲学。共讲四十九年。圆寂时年八十。

第二章佛学

释迦牟尼佛。大悲心切。在他的一生里。勤勤恳恳。说法度生;古今中外。只有一个诲人不倦的孔子。和他一样。我们称为佛弟子的。既不能像他一样的发明真理。若犹不能将他所教给我们的。转教人类。该是何等的惭愧!但是当时佛的讲学。只用语言。并没有写成文字。佛灭度后。弟子们恐怕时间经久了。佛所教的学理。会慢慢地被人们遗忘;所以弟子们。由大迦叶(Mahakasyapa)领导。召集五百人。在一名叫七叶树岩(简称七叶窟)的地方。开编集会。会中由记忆力最强而听法最多之佛的堂弟—阿难(Ananda)。诵出佛所讲的人生及宇宙的实相真理。是名经藏(Sutra)。又由优婆离(Upali)。诵出佛为弟子们特立的行持法规。名律藏(Vinaya)。另由富楼那(purna)用问答及议论的方式。诵出解释及发挥佛的真理。名为论藏(Abhidhamma)。这三种:经、律、论藏。合起来总称‘三藏’。但当时尚有很多学者。未曾参加的。就在窟外。由婆师婆(Vaspa)为领袖。另结集五藏:l.经。2.律。3.论。4.杂。5.咒禁。到佛灭后二百余年。由英明而多才的摩竭陀国王。名阿输迦(Asoka)。召集一千比丘。作第三次结集。佛灭后六百余年。另由健驮罗国的迦腻色迦王。召集五百大德。造释经、律、论。各十万颂;有名的大毗婆沙论。就是最后的释论颂。此外尚有文殊、弥勒等菩萨。及阿难尊者。结集大乘三藏的圣典。总括以上所结集。称为大藏经。其教理的圆满。议论的精密。世界上不论那一种宗教的经典。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第三章佛学与其他学说

佛学在人间的学问上。常常被一部份未曾精细研究的人。误认为是一种宗教。或是高深的哲学。或是实用的科学。实在说起来。佛学不是宗教。却渲染著一点宗教的色彩;有含著哲学的理论。却不是哲学;但是与科学比一比。倒很有些相同。

(甲)佛学与宗教

世界上的宗教。大多数有他们每一教的经典。有的没有经典。有经典的。总是说有一个大神。或有多神。在这宇宙内。以指挥一切。这些神。是何等尊严。何等凶猛。他们把握著人生的祸福。操持著人类的生杀大权;因此人类必须信仰它。礼拜它。以求神的顾爱。死后便可以升入天堂。若人类不信他。或触犯著他。死后必定做鬼。下地狱去受苦。现在人类的宗教大概是如此。人们不懂佛学。拿宗教的眼光看佛学;以为佛学所说的。是一种宗教。这是错了!我们每星期来共修。倒也像其他宗教的仪式。其实。我们的礼拜佛菩萨。是像学生见著先生时的致敬作礼一样。我们对佛菩萨像作礼时。那一尊像。是代表当时的某一位佛或菩萨;所以礼像时。是礼著佛或菩萨的本人。因为佛、菩萨。是由人修持而成道的;我们礼敬他们。就是要学他们的修持。将来也可以成菩萨或成佛。异教徒的脑子里。凭空悬想。造出一个或多个有大威权的神。所以他们礼拜时。都存著惧怕的心。若奴仆见著主人一样。诸位礼佛菩萨时。那有一位脑子里存著惧怕的心呢?因此。所以我说佛学不是宗教。

(乙)佛学与哲学

世界的哲学。不论是中土或西洋。普通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讲人生的意义。及其生活的方式。谓之人生哲学;如中国的诸子百家。西洋的享乐派、淡漠派、克苦派、或实用派等。另一类是想入非非。虚立几多假名。求以说明万物的本体;因此一个人的意见。自以为是。而否认他人的意见;如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唯心论。唯物论等。有部分学者。误认佛学是一种高深的哲学。因为佛学也讲六根所对的六尘。推及一切万法的生、住、异、灭;如世间法所说的依、正二报的本体。但佛法的价值处。却在说明万法的实相。这就已经不是东西洋哲学所能企及的。况佛学的行、果。以实证一切法的一心真如。更非哲学家所能梦见的。佛学何止是高深哲学。已经是超出哲学的领域。而不是哲学了。

(丙)佛学与科学

现代科学最为人类所称许;因为它能把书本上的学问。实用在改进人类生活上的物质享受。所以科学家的读科学。与读别种的书。是不相同的。读科学的要点有三:l.因果律:由理论到实在的结论。如种豆得豆的同同相传。2.实际经验:收集材料。仔细研究以后。才写出理论来解释之。不加任何空想。3.分析:用经年累月的实验。以分析及观察一个个体之变化;或解剖一个个体。而察其组合。科学用此三种方法。以研究万物;然后知物之存在。为时间连续与空间和合的二种假想所构成;与佛学甚相同。人们学佛的过程。有四种合于科学的方法:一、信。二、解。三、行。四、证。一、信。是信佛所教人的法。是真的。佛说人有佛性。但为烦恼所障蔽。所以住在迷境。人若扫除迷妄。而生起觉悟。将来也可以成佛。你对于佛所说的这些话。没有怀疑。你就是对于佛教有正信了。二、解。你虽然信佛所说的话都是对的。但是第二你须要确确实实能了解那一句话里所包含的意义;没有糊涂不明白的地方。没有半懂半不懂。或是错懂的地方。三、行。对于佛说你会成佛这句话。你已经深信了;你又懂得怎样做才能成佛;那么。现在是须要你将佛所教的成佛方法。一步一步。切切实实地练习起来。不少认识字的佛门弟子。信佛讲的法。又能了解它的真实义。但是懒惰不肯将所懂的实行起来;这样虽有信、解。但到底还是等于不信、不解;所以学佛对于‘行’。我想:比信、解更重要。四、证。佛当时教人类成佛的方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法。凡有恒心而虔诚去修持的。有的即身可以成阿罗汉。成菩萨。或成佛。单单就我们中国来说。历来成道(得道成佛)的高僧、大德。如高僧传、圣贤录所记的。已经是很多了。这种人。都是精进勇猛的依佛教的方法去实行。终有一天。自己能实验出来。而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注:这句话。是梵文的音译;若译华言。则是:‘无上正等正觉’。)如佛一样的成佛。这样。就可以证明佛法的真实性。在佛学里。由学理讲到实行的方法。而教人依之去成佛的。差不多每一部佛典里都有。你看现在读科学的人。所用的科学法。就是佛学里教人成佛的法。甚至佛经的写法。差不多是和现代读科学的学生写实验报告一样。我个人的意见。以为读科学的人。来入佛学。比其他的人快。

第四章佛学的目的

三藏经典。无论是说理。说行。或

佛学常识100种

说什么。只是要人们达到二大目的:即转迷开悟。与离苦得乐。

(甲)转迷开悟

一个人在数十年的生活中。讲近的。不懂自己怎样生来的。每天糊糊涂涂的混过去。好像遮著眼睛走路一样;到老了。又不明不白的要死去;死了。到甚么地方去?以及个人以外的一切万物是怎样而来的。所有这一切。都是莫名其妙的。讲远的。宇宙万有的一切。又是怎样存在的?凡是不晓得这些道理的。叫做迷。相反的。如果一个人懂得他的身体只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假相(就是人体解剖的八大系统。组合而成的肉体)。这假相的肉体。经过小孩。少年。中年。老年;有一天。四大不调而病。病重而死。死后慢慢的渐归消灭。只有住在肉体里。那个肉眼看不到的实相。又叫真如。或叫佛性。是永远存在。是不生不灭的。一个人这样。万物也是这样。人若能懂得这道理。即是住在悟境。佛学就是将你的迷境。推转过去。而开一坦途。让你走入悟境为第一目的。

(乙)离苦得乐

一个人在数十年的生活里。所领受的事情。十分中有九分是不如意的。这种种不如意事。使你的肉体和精神受到种种的痛苦。如由经济困难。而被饥寒所逼迫的苦。年纪大了。体力衰退。视不明。听不聪。行动不便的苦。肉体被外物所打伤。或内脏的生理不调和而生病的苦。生病到严重时。肉体支持不住。就有死亡的苦。我们所亲爱的人。为了事业。或种种的缘故。不得已分离到别的地方去。这分离时。就有惜别感伤的苦。冤家路狭。仇人相见;最为你所憎恨而不喜欢会见的人。偏偏相逢著。那时精神所受的苦。是语言所难形容的。甚至求名。求利。或求其他肉体上的物质享受。求不得时的苦。就是世人以为享乐的。也都包含著苦的成分;洋房著火烧了。财宝被贼抢夺了。鼓乐停。宴会散了。大家都感到一种讲不出口的伤神。这是不是像吃一粒包著薄糖衣的金鸡纳霜。外头甜、里面苦呢?要对付这些肉体及精神所受的痛苦。佛学教人要用淡薄的眼光看世情。则富贵像是过眼烟云。用知足的心。以取舍万物。这个清静的心。就不被外物所缠缚。这是用随缘之心处逆境。心地自平。不为外物所累。儒家所谓‘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再进一步。将这种安贫随缘的道理。讲给肉体及精神受痛苦的人听。若他们能因此而减少一分痛苦。就是得到一分快乐。你看到人家的快乐。你的心也跟著他们快乐。更进一步虔诚修道。就可以达到涅槃的大乐。

第五章佛学的学理

(甲)因缘生万法

‘因缘生万法’这句话。是佛学里的一条中心学理。也叫‘因果律’。万法。是指一切生物及无生物。它们都是从因缘会合而生的。‘因’是出生出某一物的原动力。‘缘’是帮助生成某一物的众多要素。我们现在拿种豆子来作例。可以容易了解。一粒豆子。是豆科植物的种子。这粒种子。就是将来发生那棵豆类植物的‘因’。种子播入泥土里。加上柔和的阳光。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及充足的水分;这粒种子。就慢慢的生根、长芽、展绿叶。而成一棵植物了。这些泥土、阳光、空气、温度。及水分等。就是帮助那粒种子生长。为植物的增上‘缘’。‘因’、‘缘’会合的时候。就生起植物。这是万物生成的普通现象。但是还有一种事情。也是重要的:那就是农夫的依照适当的时候加工、灌溉、除草、施肥。那么那一粒好种子。就会结成好多的‘果’

一分钟佛学常识14

实。相反的。种子播入泥土中。那些众‘缘’缺少了。或是农夫不施工。那么那棵植物。不但不会发展。甚至会死亡。俗语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就是缘会则合。‘无缘咫尺不相逢’。就是缘离则散。植物是这样。我们人类也是这样。我们现在大家拿研究佛学为‘因’。再加上时间、讲堂、椅、桌、讲师、学员等等为‘缘’。一个月后。学业结束时。对佛学多少是会懂一些的。那就是‘果’。其他的人生聚散。若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的悲、欢、离、合。都含著复杂的‘因’、‘缘’。

(乙)业:善业、恶业、转业

我们刚才讲过。万物是由‘因’‘缘’会合所生。‘因’好像植物的种子。那么。我们再进一步问一问:植物的种子是从那里来的?我们知道:一朵完全的花有雌蕊雄蕊。雌蕊的子房里。有个胚珠。里面有个雌细胞。叫卵。雄蕊的花药。有四粉囊。里面各藏著很多的雄细胞。叫花粉。若花粉有机会被风吹。或昆虫如蜜蜂。带到雌蕊的头上。就发展成为花粉管;雄细胞跟花粉管下去。和卵配合。后来就发展成为果实里的种子。

我们已经懂了:万法是由‘因’‘缘’会合而生起的。‘因’好比植物的种子。种子是由花的雌蕊、雄蕊的雌雄生殖细胞会合成的。那么‘因’是什么造成的?佛学说.:‘因’是‘业’(Karma)造成的。那么什么是‘业’?‘业’就是l.人的身有所作为。而表现的动力;2.口所说的话;及3.意有所感发的思想。这些‘业’。在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的继续进行。以造成种种的‘因’。在人事上。普通有十种‘善业’。如:一、个人不杀生命;二、不偷窃人家的财物;三、不犯邪淫;这三种是‘身业’。四、不讲诳话;五、不对甲乙两人说两种相反的话;六、不讲坏话骂人使人家生气;七、不讲下流的话使人起邪念;这四种是‘口业’。八、不要贪求过分而收集日用所不必需之物。九、人家有伤到我们情感的时候。要多多的原谅他。不要怨他、恨他。十、不要胡思乱想无根据的。或无理性而偏邪的事情。这三种是‘意业’。一个人如能天天造出这么多的‘善业’。他的一生里就充满了一切的真、善、美。他是不是一个标准的好人?况且他的前一生。本来积聚有好多的‘善业’。再加上这一生所造的‘善业’。这一世完了以后。他的‘善业’与‘缘’会合。来世就转生为帝、王、天或仙;这种自作自受的因果律。是万物一般的现象;但是懂得的人很少。所以好人也就少了。

在相反的一面。如果一个人每天的身造出:杀、盗、邪淫。口造出: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造出:贪、嗔、痴等‘恶业’。它们就构成恶‘因’。在今世。或来世与‘缘’会合时。依因果律来讲。这个人迟早总会受著种种痛苦的恶报。俗语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两句话是不错的。但是诸位记得。一粒种子得到日光、空气、温度、水分。就长养起来;可是农夫的灌溉、除草、施肥等工作。是大大的会影响到那棵植物的发育及收获的。‘业’力也是这样。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转变我们现生的遭遇。如贫、富、荣、辱等。虽然是从前生所造成的‘业’力发展来的。但我们若了悟‘转业’的道理。一面忏悔过去无知所造的‘恶业’。另一面日日检讨自己的思想、语言、行动。努力向‘善’的道路去行;那么这个人过去所造的重‘恶业’。叫‘定业’。本来是要受恶果报的。这时就被转成为‘轻业’、‘不定业’;再加上持戒。学定。修慧。这样一来。这个人即身可以入圣。是很有可能的。所以一个人。大可不必为过去无知所造的‘恶业’而焦心;只要现在努力的造‘善业’去转变它。‘人力胜天’的。就可以把‘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的这句话。大大的改良了。袁了凡先生的‘转业’就是好的证据(见袁了凡四训立命篇)。像这样佛学的真理。在人生的前途。才是照出无限的光明。有一段小故事。诸位或者有听过:唐朝大诗人白居易。问佛法于鸟窠禅师。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童也晓得。’师曰:‘八十老翁行不得’。诸位虽也晓得这句话。但也不曾作到。所以。诸位要勉力的去学行试行呀!

(丙)三法印

三法印包含三条佛法的重要学理。他们是:l.诸行无常。2.诸法无我。3.涅槃寂静。三法印。这句话:‘三’是数目。‘法’是使学者、闻者。能了悟而得解脱的道理。‘印’是证实这一条道理是正确的。所以。三法印是用来评断某一道理是否有研究的真实性?如有道理。与三法印符合。入佛的法相。虽然不是佛说。而是后来的菩萨说的。也可以认为是佛法。反之。即认为是非佛法。一个人能了解这三条道理。就能将自己从生死流转里解脱出来了。现在将三条道理分别的浅释出来。

l.诸行无常:‘诸’字的意思是一切。‘行’作名辞用。意思是能动、能作、能迁移的由造作而成的东西。‘常’是永恒不变的。相反的一面。是‘无常’。无常是言其刹那间不停的变异。三界里。凡是有体积形态。而经由造作而成的物。平常都要经过生、住、异、灭的四相。生时不论是在这个五浊恶世。或三界里的什么地方。都要有构造它的物质。这些物质。因缘和合的时候。就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体。这叫做‘生’。这个个体。存在一个地方。不论它存在的时间是长是短。叫做‘住’。当这个个体正在‘住’的时候。它的体积及形态。是不断地变异。不是增加。便是减少。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无妨讲清楚一点。就以我们的身体做例来讲罢:我们由小孩。慢慢长大变成少年。往后中年。老年。这样每年都在转变。实在说起来。是每月。每日。每时。都在转变。因为人体各部。是细胞组成的。细胞平均约每二小时就分生新的。以代替老的。所以一个人身体里的细胞。今天已经有好多新的出生。代替了昨天的旧的。这样一来。今天的一个人。已经有部分不是昨天的人了。不过变得很少。又是渐渐变的。所以我们不能觉察。等到有一天这个人老了。四大过分的不调和就死了。死了以后。他的身体便腐化而成为液体。以后就什么也不存在(灭)了。这一段是说明物之有生者。便有死。从有到无的继续变异。这就叫‘无常’。这是要叫我们明白。我们的肉体。终归有一天会灭的。不要梦想求长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肉身。到了最后。也要在天人悲痛中。以圆寂示人呢!

2.诸法无我:一个胎儿在母体里。是由脐带的微血管。吸收母亲的微血管渗透出来的养料。这样。虽然胎儿的血管。没有直接和母亲的血管相接。但是母亲吃的东西。是直接影响胎儿。胎儿从来是没有用口吃东西的。胎儿出生了。他表现的第一种本能。就是哭。母亲用一点蜜水给他吃。他就再表现第二种本能。吮吸。此后。他求食的冲动一起。他就哭;母亲给他奶。他就安安静静的吃;身体也就天天的长大。等到他会讲话。会走路的时候。也同时会觅枣。抓梨。餍足他的求食冲动。这种求食以养生的冲动。一天一天的发展起来;到五、七岁时。因为维持身体生活的心强盛起来。发展成为占据的冲动;其目的也只是为了维持他个人的生命。慢慢这占据的冲动。会发展到满足其肉体的享受。为了使个人的享受满足。他个人是最重要。别人是不重要。别人及一切物。好像只为了他才存在的。换句话说。他的脑子里是这样想:‘我’。才是最主要的。我所看到的你或他及一切物。只是为著要供给我的存在而存在的。这个为小我的生存。个人的享受主义。发展成为我的家。我的亲友。我的国家......这些集团的大我主义。起先是占据。以后不择手段而抢夺。乃至大家为了利害的冲突。演成为国际的大战。这一段话。是说明一个人有自我的私心。所以要排斥非我异己。利用非我以满足自己。若有非我。不为我用。所以才发生种种的冲突。

三法印的第二条道理:‘诸法无我’。就是要破除这种执著有我的不正确的思想。‘诸’字的意思。亦是一切。‘法’字是指一切有生命的万物。‘无我’。是说这个肉体。没有一部份是‘我’。全部肉体亦不是‘我’。现在我先给你一根当头棒:我们眼前看到的一切东西。连你和这个说话的‘我’都算在内。现在都生存;但是这些生物。寿命的长短不相同。总有一天会死。会坏。会灭去的。那时候不但没有一个你我。也没有一切生物。你或许赶快要抢著说:‘不对’。‘有一天’是将来的。将来的。我们没经验著。不知道。但是。现在此地明明有一个‘我’。那么我也赶快替你解说:‘我’这个字。实在是一个代名词。用来当这个身体的代表。所以方便对别人讲话。譬如下面这句话:‘我坐在椅子上’。这句话里将‘我’字拿去。换上‘你’字。意思是相同的。可见‘我’只是一个名。用来代替我的全身体。再进一步说。譬喻有土匪请你吃饭。后来割了你的一只耳朵当证据。叫你写信回家拿钱来赎身。你写的信说:‘我的耳朵被他们割去一个了’。可见这个‘我’字并不是指身体。是指另外一种东西。那个东西。只用一‘我’字代表。土匪拿不到你家里送来的赎命钱。就再割去你的手;再进一步。割去你的足。你用口说:‘我的手、足都被割去了’。没有良心的土匪。再将你腰斩。你就说:‘我的身体被斩去一半了’。最少现在你可明白。‘我’不是这个身体。是另外有一个看不见的东西。最后土匪割去你的头。口也不再讲话了。那时这个‘我’。才离开这身体而去了。所以人的身体。只是代表‘我’。却不是‘我’。‘我’无外观的体相。所以‘无我相’。一般人以为这个身体是‘我’;佛学对你说:这肉体不是‘我’。只是四大和合的假相。无一部分是‘我’。肉体是肉体。我是我;所以说诸法无我。更进一步说。代表肉体的那个‘我’。自己本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也并没有什么样子可以让人解说的。所以那个‘我’。自身也是无一物可说。‘我’既是无一物可指陈。所以名为‘无我’。这是小乘圣人的极果。

3.涅槃寂静:涅槃二字。是梵文(Nirvana)的译音。又译泥洹。意义是择灭。小乘学人。以为世间一切物。都是身口意三业之动力。造出为因。与缘会合。而有种种假相。这个假相。经过生、住、异的流转变迁。到最后无所存在而灭。所以我们存在的时候。万物只是借给我们一用。我们尽可不必追求。或留恋它们。因为我们自己也会死亡。况且我们的肉体。也不是可以永远存在的;最重要的。只有将那个住在我们肉体里的那个‘我’。净化起来。怎样净化他?净化的方法很多。先提一两种为例子:净化方法就是将我们读佛典所得到的智识。先造十善业;次择出见思二惑而断之。见惑。是以一己之偏见或邪见。推度事理之迷情。思惑。是凡夫贪、嗔、痴等之思念。对事物所起之迷情。将六种基本烦恼灭除:一、贪烦恼—取不必多取之物。二、嗔恚—怨恨人家。生气人家。叫人家不安。三、痴—对事理看不清。糊涂造作。四、慢—自己骄傲。以为聪明。任性办事。五、疑—不能深信真理。六、恶见—1.颠倒是非;2.我执;3.拨无因果;4.固执自己的恶见;5.固执无理之禁戒。若是一个人。能够将他肉体里的‘我’净化起来。不再有见思二惑六烦恼的造业。这个人还在生活的时候。心就已经是安乐自在出离三界了。这叫有余涅槃。等到他的世寿尽。肉体死。他那个净化的‘我’就离开这五浊恶世。不再入娑婆世界受生死轮回诸苦了。他此时证入圣位的阿罗汉果。而寂静地长住在最快乐的佛净土。这种叫无余涅槃。

以上所说的三法印。为佛学之重要基本学理;不论是学声闻、缘觉或学菩萨。诸行人所必需要懂的;所以三法印是三乘共学。

(丁)一实相印

‘实相’又称‘真如’、‘法性’。是指那个实实在在住在动物肉体里面的本体。就是我们普通指那个将来成佛的‘佛性’。不过是用不相同的名。学者须用他从佛学里所得到的‘般若’。梵文(prajnia)的译音。意思是智慧。是一个人内在的了解力。细心静虑。就众生本来之真实性。体会其无相之相。这一门的学理。是菩萨行人必要懂的。因为菩萨行人。一面修持佛法以自度。另一面以佛法度人。所以不但要懂自己的‘佛性’。还须懂得别人的。为要证明众生的本体。所以叫‘一实相印’。因为唯是菩萨所必要学的。故谓大乘不共学。一实相印也可略分三节:l.诸法自性空。2.诸法唯识现(空之中有物—识—中道)。3.圆寂。

l.诸法自性空:诸法。是指一切动物。自性可以粗略的译为生命。空。是本来没有一个实体的东西。我们现在都懂得。一切的动物及人类的肉体。是因缘和合所生的假相。这假相经过生住异灭四相以后。就没有一点实有的体质存在。这假相只是一种幻象。是空的。没有什么。我们拿科学用铀制造原子弹当例子:铀。是一种固体的矿物。它用许多铀的化学原素造成的。每一铀的原素。是许多铀分子造成的。铀分子。用精造的显微镜还可以看到它的固体形。但是。铀分子是许多铀原子造成的。原子太小了。人类还没有看过它的体形。铀原子造成炸弹。爆炸时。每一原子分裂成为阴阳二电子。电子这名字。是没有实在的体质了。你看:这从有变成无。是不是空了?同例。人的肉体到死后灭尽。不也是空的吗!人的生命。或叫自性。本来是没有实体的。在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它还有一个假相可以寄托。一旦假相灭后。变成空无一物。则那个自性。就失掉了它的寄托物。更加自己本来是无一物。我们只好替它起一个名字。叫它为‘空中的空’。所以诸法的实相。也是像它们所寄托的假相一样。也是空的。这就叫做诸法自性空。我们懂得这一道理。则一切分别、较计、妄执都消除了。一切心念皆息。则清净的正知。可以见到本性。

2.诸法唯识现:前一节‘诸法自性空’。是从有物变为无物;本节‘诸法唯识现’。是要相反的说。从无物现为有物。及无中之有。这一小题的‘诸法’二字。是指一切万物。包括无生命的矿植物。及有生命的动物。“唯”字义是只有这个。“识”字含义有:(1)认得一切物的力。(2)使物能够生活的力。(3)动物的根本实相—真如。现字义是显出一种有形的外相。

存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化学原素所构成的。不相同的原素。配合著不相同的外缘。自己就自然的结合成为种种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如气体的氢和氧。平常是没有体积的。在化学条件适合的时候。就结成为水—一种实在有体积的物。其他固体的矿物质。不论是简单的。或是复杂的。为化学原素所构成的。亦如此。这一段是说明从无形相的气体。变为有形相的物体。

有的元素在空气里、水里或泥土里。配合著适宜的外缘。就自然的构造成为一个物体。如单细胞植物。此时过去的业力。贮藏在一种天然的冲动力里(Natural Impulse)。叫做‘识’;以为这一个物体。可以做他们生活的外缘。所以就会合起来。而成为一有生命的单细胞植物了;如细菌、复球藻。这些菌、藻的原形质分裂时。成为两个个体。和它们相同样的‘识’。就来和那个新个体会合。而成为两个生活的细胞。如果分裂的细胞。不互相分离。都住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多细胞的物体。那么这个物体。只有起初来的‘识’在指挥全体。如果多细胞的个体。分离成两个个体。这样另外有一个‘识’就来和它会合。这是说明从无生命的物体。变成为有生命的生物。以解释‘识’的第一义。‘使物能够生活的力’。单细胞生物。被生物学家新发现。就是这一理论的注脚(Stagrospora Sacchari 台南车路墘糖厂。新发现的小麻叶的叶烧病菌。治法尚不知)。生物进化论。也是说我们这个地球。由气体进化为液体。再进化为固体。到一时期。地上的天然条件:如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等适合时。生物就发生了。起初发生的是植物。往后才有动物。起初是简单的。往后因天然力及环境。经长时期的变迁。才渐渐的变成复杂的。以适应生存的条件。现在地球上的生物。还是在进化的路程上走。所以才有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动植物。

一个动物的身体里。就是有一个‘识’存在。所以这个动物。才会认得他自己以外的一切万物。这就是‘识’字的第二义。

诸位已经懂了我们的肉体。是由四大藉因缘和合而成的假相。同时。我们又晓得。每人有一条生命。住在这肉体里。它继续的住著。等到这肉体死亡。才离开去。所以。它住在我们的肉体里。我们是活人;它离开我们的肉体去。我们是死人。它是无形无状。好像没有什么似的。但是它到底还是一个无形的活力。所以它在我们的身体内。我们才会活;因此我们的俗语叫它为‘生命根’。人的肉体死。它又不跟肉体死灭;所以它又是一种不生不灭而永存在的东西。它在我们身体里的时候。叫我们会认识我们以外的一切万物;叫我们有情意。有思想。有判断力。有心理学上的一切工作。在佛学。总称它为‘识’或‘实相’、‘真如’、‘佛性’等等。所以你看世界上的一切万物。在毁灭时。是没有物质的存在。是空的。‘识’是无形、无状。好像也是空的。但是它是不生不灭。永远存在。岂不是‘空’里的‘有’么?佛学说‘空’。说‘有’;但‘识’不是‘空’也不是‘有’;好像‘空’。也好像‘有’;结局是‘空’中之‘有’。所以有时称这真理。叫做中道论。它能够叫一物。认得他物;它能够叫一物变现成为生物。或显现于世界上。而又是生物的‘实相’;所以万法是唯识现。

3.圆寂:圆寂二字。为梵文波匿利缚喃(parinirvana)简略的意译。波利。意思是圆。各种的德行无不圆满的意思。匿缚又作泥洹。意思是寂。有各种惑障都灭尽的意思。喃或作那。意思是息。有究竟解脱息化归真的意思。本来(parinirvana)是指成佛者之灭度。现在却是普通指行大乘之菩萨行者之灭度。实在说起来。大乘的菩萨行人。在生活时。已经是时时在做圆寂的工作。因为菩萨行人。时时不忘四宏誓愿: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单单履行第一愿。就差不多众德俱备;况且他们的脑子里。早就没有见思二惑。我法二执。既然一方面无我执。那么他们的身心。在生活时。已经不为烦恼所缚。也就不在三界、五趣(天、人、畜、鬼、地狱。留在下面世间法中讲)里轮转生死。另一方面无法执。就能了知诸法的实相。不为眼前所知的境界颠倒而障蔽其菩提妙智。并且他们在生活时。是时时的行持六度(留在下面出世法中讲)。所以不要等二乘的无余涅槃。早就身心圆寂了;到有一日肉体死灭时。就更加大寂而特寂了。

第六章世间法

佛学的内容。可大体分为二类:(一)世间法;(二)出世间法。简称出世法。世间法。叫人认识他自己和他的环境里的万物。远及宇宙。

(甲)宇宙

我们人类。每天居住在这地球上生活著。将来一定有一天会死。那时当然也死在这地球上。因此普通人的见解。以为人类和这地球。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好像结了什么不解缘的样子。实在这种思想是错了。这个地球。只有像一座房子。我们是搬家到这里来。而侨居在这座房子里的。有一天。我们要离开这个龌龊的侨居地。而回到我们本来的美丽快乐的老家。不过。我们现在还侨居在这地球上。多少应该认识它。了解它。并且也不应该忘记我们的老家。

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这个地球。是一个圆形体。填在一个无边无际的气海里。包在它的外头的十方。还有很多很多别的星体。有的近。有的远。有的很远很远。那么多的星体。有的像地球。外层是固体了。有的还是液体。但是有的还只是气体。甚至只是火球。或白炽热。地球在气海里。和另外八个星球。每个依照自己的无形的轨道。环绕著我们每天所看到的这个太阳运行;他们叫做行星。太阳住在中央。不动。所以叫做恒星。依照距离太阳的远近算起来。最近太阳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再次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民国二十年新发现的冥

佛学小常识视频

王星。太阳和这九个星合起来。叫太阳系。天空里还有很多的太阳;有的太阳有多个行星环绕著;有的太阳有少数行星环绕著;有的太阳没有行星环绕。这样。集合很多的太阳系。成为一个银河系;集合很多银河系成为一个宇宙。

佛学的解析宇宙。比较精细得很多。原来宇字是指空间。宙字指时间;二字连合起来。是指这个天体。它的体积。在空间上。是十方无边无际的大气海。填著无量数星体;在时间上。没有人知道它已经有过了多少岁月;那么。还有未来不可思议的岁月。佛学上的宇宙。分为二部解说:l.器世间。2.有情世间。

l.器世间:是指那个世间的体积。和包围它的空间;有情世间:是指居住在器世间生活的有情意的生物。器世间的最小的。像我们这个地球。叫做五浊恶世。一个太阳系叫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叫小千世界。等于一个银河系。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合三千个大千世界。名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以外。另有佛土。积好多的娑婆世界与佛土为宇宙。

2.有情世间再分为二部:一凡界;二圣界。凡界又分为:(一)欲界。(二)色界及(三)无色界的三界。圣界有:(一)阿罗汉土。(二)辟支佛土。(三)菩萨土。(四)佛土。

一、凡界中之(l)欲界者:欲界的有情。是有形质又有物欲的;就是我们这个地球。叫五浊恶世。它是天、人、傍生、鬼和地狱等生物所住的地方。所以叫五趣杂居地。人类与牛、马、鸟、鱼、虾、蚁......等傍生的二趣。居住在地面上。叫金轮王界。各类各有它们的王统领著。鬼趣的有情。常是受著饥渴所煎迫。所以叫饿鬼。它们住在地面上的空间。与人混在一起。它们有的能够看到我们。有的不能看到我们;人类除了用符咒巫术去召请它们。或病人有时看见外。平常人是看不到它们的。地狱的有情。是住在最极苦痛的八热、八寒之地。或许就是地球内部的火。及南北二极的冰地。鬼与地狱二趣的居住地。合称琰摩王界。管辖这一界的主。称琰摩王。就是常人所称的阎罗王。地狱、鬼、傍生三趣之有情。因受恶业的报。都是很受苦的。它们的外观。也都是奇形怪状。丑凶可怕。住在人与傍生两趣的上方虚空里的。是天。天的器世界。共有六层。第一层四天王天;东、南、西、北。共为四区;这层天的有情。是没有人身的。他们是受福报的鬼、畜生、神。混杂住在一起。第二层忉利天。共分为三十三区;这个世界及它上方世界的主要有情。就有人身了。叫做仙、神。他们的一日一夜。等于人类的一百年。寿命千岁。道教的玉皇上帝。就是这层天的主管者。但是替他服役或守卫的。也是鬼及畜类。第三层须夜摩天。是个处处光明的地方。那儿以花开为昼。花合为夜。第四层兜率天。第五层化乐天。第六层他化自在天。以上这是欲界六天。

(2)色界者:色界的有情。是有清净微妙的形体。但无物欲的心。常在禅定中。它又分为五层天:(一)初禅天。(二)二禅天。(三)三禅天。(四)四禅天。(五)净梵地。

(一)初禅天所辖的范围。就是一个小世界。等于一个太阳系。它还分为三区。总称为离生喜乐地。主管者为初禅天梵王。

(二)二禅天所辖的范围。就是一小千世界。它又分为三区。总称为定生喜乐地。主管者称二禅天梵王。

(三)三禅天所辖的范围。就是一个中千世界。它也分为三区。总称为离喜妙乐地。主管者称三禅天梵王。

(四)四禅天所辖的范围。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也分为三区。总称为舍念清净地。主管者称四禅天大梵王。

(五)净梵地。又分为数区。即五净居天。是证不还果之圣者所生居之住所。

(3)无色界者:无色界的有情。是无形无物欲。心静恒一。此界分为四区:(一)空无边处天。(二)识无边处天。(三)无所有处天。(四)非想非非想处天。

二、圣界:圣界的四土。是净妙一如。寂然常照。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及十方一切诸佛。

(乙)四生

生物的寿命。长短不同:有的几千年。如天界的;有的几百年。或几十年。如人及傍生;但有的只有几十天。或朝生暮死的。如昆虫。在他们一期的生、住、异、灭四相递演结束后。又各依照他们的业力。转生为另一种新生物了。所以生物的生死死生。不过只是业力在连续流转而已。好不可怜!所以学佛只在求得一个超出三界。跳出轮回。

三界里的有情。可以依照他们生长的情形不同。分为胎生、卵生、湿生与化生的四类。胎生的:如人、马、猫等。这类生物。须有父母的雌雄二性生殖细胞会合起来。以后在母体里经过长时期的慢慢发展。到胎儿的身体构造完成。就离开母体而生下来。出生后的小孩。自己是不能生活的。还要长期的依靠母亲。用奶养他;提携抚养。慢慢的学走路。学讲话。往后才能够在饥渴时。自己找饮食;最后还要双亲或师长。教练他谋生的知识及

佛学常识文字图片

技能;亲子的关系。时间很长。卵生的。如鸟类。就不同了。鸟类。也须要两性的生殖细胞会合。但是出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卵。这个卵。还须要父母鸟的保护多少天。才孵化而成小鸟。鸟类小时。还要父母找小虫喂它们。鸡鸭类一出卵壳。差不多就能够自己找食了。卵生的亲子关系。比胎生的短得多了。湿生的:如蚊子、鱼、虾等。更不同了。母亲生了卵就完事。不管卵的是否继续生存。能或不能变态、蜕化为新生命。新生命出生时。就自己生活了。亲子之间。差不多是没关系。所以这类生物。亲子有机会相遇时。也是‘相见不相识’的。化生的有情。更加不同了。他们没有什么父母为外缘。只凭他们自己的业力。有生存的冲动时。就忽然化现出来了。这类化生的有情。最普通的。是五趣里的天界仙、神。及最低级的地狱。但也遍及于人、鬼、畜等。

(丙)八识

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可是若有‘识’到这假相里住著。那么这个假相就变成生命体了;可见这个假相。只是色身。‘识’叫这色身能够活下去的生命。色身是常人看到的。很容易明白;‘识’是无形的东西。我们只好用理解力了解它。因为它虽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可是我们可以从它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功用。而认它的存在。

人类的‘识’。就是住在神经系的大脑。我们是从它借著肉体各部而表现的工作分为八种:一、视识。二、听识。三、嗅识。四、味识。五、触识。六、意识。七、末那识(Manas)。八、阿赖耶识(Ariyavijana)。现代科学。将眼、耳、鼻、舌、皮肤。叫做五官;佛学叫它们五根。它们相对的前境:色、声、香、味、触。叫五尘。所以视识借著眼根的作用。而认得色尘;听识借著耳根的作用。而了别声尘;嗅识借著鼻根。而得香尘;味识及触识。借著舌头及皮肤。而了别味及触尘。但是视识所认的色尘。却要第六意识来分别它:是鸟、棕、红、橙或黄。其他的听、嗅、味、触等识。也须要意识帮忙。而分别声、香、味、触等尘的不同性质。但是意识。须要受第七末那识的指挥。末那识。最喜欢自己做领袖。管理一个人全体的主管者。就是它。叫一个人发起一个‘我’及‘非我’的执著。它认定这个色身是‘我’。所以自私自利地。由身、口、意造出种种的业。而轮转生死。没有方法脱离苦趣。都是从它做弄出来的。实在说起来。它只是一个帝制国家里的一个弄权潜位的宰相。国事的好坏。都是他做的。但是负责任的却是皇帝。在我们肉体里的皇帝。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人所以会生活。是它住在人体的里面;那时它离开了我们的肉体。我们便被人家称为死人。它离开一个尸体时。就依照那个死人生时所积的业力。投生到别趣有情里去了。所以在轮转生死里的。不是末那识。而是阿赖耶识。末那识所造的善业、恶业。每种好像是一种子。贮藏在阿赖耶识里。阿赖耶识好像是田。投生时。八识田里的善种子或恶种子。在另一生命界里。依时发生。那么那个新的生命。就受了善恶的报了。可见那个受轮转痛苦的。是第八识;平常我们叫它‘佛性’。它是如何在盼望我们。依佛法修持。叫它解脱出三界。等到我们入佛土时。我们的八识。就清清白白了。那时就叫做大圆镜智或称为第九净识。

第七章出世间法

佛学的世间法。叫人认识自己及自己在宇宙间的地位。其实。佛学是著重在出世间法。出世间法。是叫人超脱三界。不再受生死的轮转。其超脱法。分为二大纲要:一、小乘;二、大乘。乘。有运载义。如舟车可运载众生出三界的苦海。到极乐的佛土。小乘如小舟。只可以载修持的自己一人;大乘如大船。可以渡修持者。同时也可以运载很多人。

(甲)小乘

小乘学人。见到世间的生物。经过生、住、异、灭。在三界里流转。都是被业力所支配。而受种种的果报;因此要了脱生死。就从果上寻因;等到明白受果的因。才努力用种种的行持法以消灭它。而得到解脱。所以小乘的目的。是纯粹在求自己的出世。这出世法有两条路可走:l.依照佛法修持的。如亲听到佛的声音而得解脱的。叫声闻乘;成功的时候。叫阿罗汉。2.细心观察因缘的生死轮转而悟道的。叫缘觉乘;成功的时候。叫辟支佛。现在先讲声闻乘的四圣谛。

l.四圣谛:声闻乘最主要的道理。是在四圣谛。谛字意思是真理。它包含著苦、集、灭、道的四法。

一、苦谛—迷的果┐

├世间的流转

二、集谛—迷的因┘

三、灭谛—悟的果┐

├出世的解脱

四、道谛—悟的因┘

一、苦谛:所谓苦谛。就是小乘行人看见一个人在生活时。受著寒暑饥渴的迫煎;疾病时。受著疲倦酸痛的摧残;老年时。手足不灵。眼耳不明、不聪。体力败退等的欺袭;将死未死的时候。不能用语言形容他的苦。虽然说少年时。事事称心如意。但是有时免不了亲爱的人要分离时依依惜别之苦。那么反一面。所憎怨的人。大家不喜欢相见面。偏偏处处相逢。加以这个色身喜欢种种事物的享受。在要享受的事物。求不得时。所受的苦。是别人家所不懂的!况且一己的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日夜迫著追求。叫你的精神及肉体充当牛马。更是普通人所共有的苦。

二、集谛:人生既有这么多的苦。是不是它们自己会发生的?到底这些苦是那里来的呢?所以我们须要找出招集此苦的因。仔细一找。原来一切的苦。都是见、思二惑所造出来的。见惑是一切的妄见。思惑是贪、嗔、痴等妄情。二惑迫使身口意造出种种的业因。

三、灭谛:已经找到见思二惑。是造出种种苦的因。我们须要努力消灭它们。叫它们已经有的灭亡。还没有发生的。让它们不发生。这就是灭谛。

四、道谛:我们已经知道见思二惑。是招集一切苦的因。那么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消灭它们呢?这个方法。就叫道谛。道谛以修习戒、定、慧三无漏学为最重要。用很简略的话来说。律藏中最初级的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若是学佛人能够守这初级的五戒。他的身心(肉体与精神)两方面。无邪无恶。又不再生邪生恶。我们请问:他够不够一个模范的好国民?学定可以静心息虑。心境只是无限的光明。那些什么邪思、妄想。更是无从发生。慧是智慧的略称。智是了知有为事相的。慧是通达无为之空理的。前者是世间法。后者是出世法。这一门的学识。是斩断二惑的利剑。进行的方法。以修持四念住为入门的道路。四念住的内容。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字是观想的意思。普通人贪爱这个色身。是见思二惑的观念。最难断灭的。要灭这种偏见的惑念。我们用(l)‘观法无我’来对付它。因为万法只是因缘和合而成立的。我们的色身。也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构造这个假相的细胞。天天在那里生新的代替旧的。人们的色身。这样的变换流转。可见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我。那么人们所贪爱的是那一个?倘使有鄙陋的人。连这个变换不定的假相也贪爱起来。那么请他将(2)‘观身不净’想一想:这个色身在新陈代谢作用进行时。体里的大肠堆积著粪;膀胱里贮藏著尿;细胞间质充满种种液体的废物与毒素;两肺呼出来的二氧化碳;汗管排出来的汗;气管咳的痰;鼻子喷的涕。请问这色身有那一部是干净的。是可爱的?就说最不要紧的。如灰尘弄脏了我们的手脸。人家还不高兴和我们握手。最后一个人生活时。吸进体内的腐败菌。或跟食物到胃肠里的。在这个人死了以后。它们就进行腐化的工作。这个人死了三两天。没有食什么。可是他一天一天的肥大起来。天气热的地方。五天七天。冷的地方十天八天。那个色身肥到发亮。最后。砰的一声胀破了。哟。其味无穷也!生前死后。一样的那个色身。唉。你还是十二分的贪爱它吗?(3)况且一个人生活时。就是为了这个色身。才会受到种种的痛苦。假使他的眼光放开些。记得这色身仅仅是一个假相。不该让‘神为形役’;那么‘观受是苦’。就发生效力;苦就慢慢减少。以至于无。(4)我以为‘观心无常’。才是断惑最犀利的宝剑。一个人的佛性。是清净不变。永恒不灭。但是住在人体时。被末那识所累。末那识。时时在作见思二惑所包含的念头。计划叫这个色身享受。这个思念发生。刹那消灭了。那个思念又发生了。念念不已。变换无常。而牵引起多少罪业。这样一来。佛性被它们所蒙蔽。日见深厚。越难解脱。所以要彻底了解:这个末那识起作用的无常心。是很有害佛性的;不让它有机会发生。再用禅定的功夫去克服它。

修道的方法。除了四念住外。还有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等。现在没有时间详细讲了。

2.十二因缘:缘觉乘学人。最重要的学理。是仔细观察十二因缘。又称十二有支。才晓悟生物的三世流转。只在一个业力之网里翻筋斗。十二因缘的内容是:《如下页“三世流转”表》

一个人生长在热带的地方。普通约十四岁。寒带约十七岁的时候。身体就起一个大变动;男孩的音声。由尖利变成宏大。长出胡子;女子喜欢调脂。弄粉;这些男女孩已成长为男人女人了。这个时期。叫做青春发动期。不久他(她)们就会互相恋慕。与异性结朋友。再进一步。就有要求结为配偶的痴情。这一段男女互相追求时。佛学叫它贪爱或无明。

┌1无明—贪痴等烦恼..... .....迷惑

┌一、过去因┤

│ └2行—身口意所造诸业.........业染

三│ ┌3识—起妄念。托母胎.........苦报

│ ├4名色—名:精神的受想行识四蕴。色:肉体起分化苦报

世│ ┌现在果┼5六入—六根成形.............苦报

│ │ ├6触—出胎后对六尘...........苦报

流│二┤ └7受—因触而领纳世间之好恶等事以起七情.........苦报

│ │ ┌8爱—贪染五欲

转│ └现在因┼9取—因五欲而对境生取著心.....................迷惑

│ └10有—身口意随境作有漏之因为种子招未来之果....业染

│ ┌11生—受未来五蕴身....................苦报

└三、未来果┤

└12老死—未来身逐渐衰老以至于死........苦报

第二步。依照社会的旧礼节:迎亲。拜堂;或新式的在法庭里。让法官证婚。这对男女算结婚了。新人入新房。由身口意的造业。就成为夫妻。这一段佛学里叫行。无明及行二支。是前一代父母的造因。

女人肚子里的胎儿。最初的发源。就是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成的一粒合子。这时候有一个阿赖耶识。带著它所贮藏的一切业的种子。估计和这一对新夫妻有亲子的缘分的。就借著这合子为缘。而投生在这粒合子内。这样一来。合子就有生命了。这一段佛学里叫识。

合子得到母亲的养料。就长大分裂成二个细胞。以后约每二点钟再分裂为四。为八。十六......在一日一夜。就有了一千多个;三四天里。就有了几万个。合成为一实心的细胞团。一星期里。成了一个内空外实的球形胚胎。叫囊胚。十天左右。囊胚发展成为原肠胚。二星期里。原肠胚的细胞。就初步起分化作用:内胚层。慢慢的演发成消化和呼吸系统;外胚层演发成皮肤及神经系统;中胚层演发成骨骼。肌肉。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到近一个月。成一条鱼的样子;内部的分化将近完成。这一段胚胎起分化作用。佛学叫名色。名。是将来管理精神作用的神经系统。色。是其他的七大系统。

一个月后。到第二个月底。胚胎的头部。就慢慢生出眼、耳、鼻、舌;躯干部发出手、足;阿赖耶识所住的脑。也发展为大脑、小脑、延髓、脊髓。及分到全体各部的神经。这段说明胚胎已慢慢发展成一个完全的胎儿。佛学里叫做六入。

二个月后的胎儿。每天从母体得到的养料。将全体的各部分健全起来;到十个月满足。胎儿出生了。它的末那识。就指挥著视、听、嗅、味、触、意等六识。借著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前境认得色、声、香、味、触、法(万法)等六尘。这一段在佛学里叫触。

小孩子出生了。得到父母的养育提携渐渐长大。每天因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而领纳著世间一切的善事恶事。到青春期。这一段佛学里叫受。

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五支。是由过去无明、行二支为因。招来现在的果。

青春的少年。错认前境的万物为实有。又贪爱著这个假相的色身以为我。因此追求色身的亭受。而染著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佛学里叫这贪染心为爱。

一个少年。被炽盛的五欲所驱使。就计划著种种手段。不论是合法的取得日用品。或不合法的占据的。甚至抢夺来的。这一段佛学里叫取。

这个少年人。婚后的一生里。因为贪爱著自己的色身。兼爱著自己的妻儿;不管是顺境或逆境。他的身口意就造出种种的善恶业的种子。藏在八识田里。这一段佛学里叫有。

爱、取、有三支。成为现在的因。而招致未来的果。

这个少年人。一年一年的过去。不久就成为中年。几十年后成为老年。最后。他死了。那个阿赖耶识。就连生时所藏的业因。一起带去;再估计那些业力。该受生人趣或傍生趣的。就又去胎生。卵生或湿生去了。如果那些业力。该受生到天、鬼或地狱的。那么就化生去了。这一段佛学里叫生。

那个阿赖耶识投生后。不论在那一趣。寿命是短是长。终有一天会老、会死。再结束它的一期生死。这一段佛学里叫老死。

生、老死二支。为现在的因。而招致未来的果。

统观十二因缘。只是一个业力之网。将八识轮回生死在三界里。如果一个人能觉悟到三世流转。都是因无明而招来的苦;因此拔出戒、定、慧三无漏学的宝剑。斩断无明。不再到三界里受生。证入无生的圣界。就成了辟支佛。

(乙)大乘

大乘的意义。是大船或大车。可以运载自己。也可以运载多人。渡出迷妄的苦海。到达觉悟的乐土。大乘又称为菩萨乘。菩萨二字。是梵文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简译音。菩提意译是觉悟。萨埵意译是有情意之生物或众生。学佛的人。多数是自己在求成佛的真理。还要将佛学的真理。教予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也生起觉悟。所以凡是一面用佛法度自己出苦海。同时也度众生到极乐彼岸的。就称为菩萨。也称为大乘行人。他的四宏誓愿。就充分表现他为要度人。才如何的克苦学道。因此。大乘可以说是入世的出世法。请你看看他修持的六度。就能够明白他的大慈大悲心是何等的真切。

六度: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

一、布施:大乘行人。因大悲心切。看一切众生受苦。如自己受苦一样;所以量力布施。使受苦的人得乐。布施有三种:l.财施:自己酌量情形。用金钱或用物品去帮助穷苦的人。2.无畏施:用温和的话。安慰受苦的人。或救援人家。出离危难;让受苦受难的人心里平安。没有恐怖。3.法施:众生迷痴。身心不能超脱;所以菩萨用自己所学的佛法。讲给人听。使人学道而开悟。

二、持戒:大乘行人。严谨的勤持戒律。使身口意得到清净。不造一切恶业。但是对于众生有利益的。就勇往直前的做去。戒。有五戒:如l.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加不坐高广大床。不观听歌舞。不著华鬘好香涂身。过午不食。为八关斋戒;再加不捉持金银财宝。共为十戒。后受二百五十比丘戒。为具足戒。

三、忍辱:终身供养父母三宝。不懈不怠;偶然受人家打骂挫折。不怨不怒;外忍饥寒。内忍七情五欲。这样才能够负起度人的困难工作。

四、精进:有人指出我们的过失。我们要不迟疑的立刻改正。有人提出对众生有利的工作。我们要不避劳苦艰辛的马上去做。清修学道。勇往直前。必抵于成。

五、禅定:菩萨在一方面。因为要救援众生。所以精神须要有特别的训练。才不会被世情所蒙蔽、社会所转移。另一方面。磨练成佛。所以要静寂其心。以免散乱。

六、智慧:菩萨因为要深入人间。教化众生。所以要有远大的学识;要方便的随机引导。所以应该博览圣典。多闻法要。才能够充分的:l.了知宇宙之本体。及万法之善恶邪正之事相。2.通达万法之实相。以进于解脱门。

学佛的人。要心存菩萨之心。志行菩萨之行。虽然不能一时将此土翻成净土。但众生必能减少许多许多的迷妄、苦痛。这样才配得上为佛弟子。

第八章宗派

学佛人的目的。虽然是一样的在乎超凡入圣。但是因为研究及修持的方法不同。将佛学变成为十大宗派。现在就将十宗派及每宗所依据的重要经论。略举如下:

(甲)小乘二宗

俱舍宗及成实宗。小乘行人。功在自利。志在出世。所以声闻乘及缘觉乘的学理。都是依据四经、二论。四经:即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二论:即俱舍论。尊者世亲造。成实论。诃

佛学常识性

梨跋摩造。

(乙)大乘八宗

大乘行人。以菩提心为因。大慈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虽然入趣圣地的地位相同。但是行持有别:

一、教门派:l.法相宗。又称唯识宗:依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2.三论宗:依中论。百论。十二门论。3.华严宗:依华严经。十地经论。4.天台宗:依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大智度论。

二、理门派:禅宗依楞伽经。金刚经。圆觉经等。

三、行门派:律宗。小乘大乘律藏。一切人皆须修。

四、果门派:l.真言宗。又名密宗。依三经一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称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羯罗经。释摩诃衍论。2.净土宗:依三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往生论。

第九章三皈依

佛、法、僧。为佛门三宝。一切佛法。皆是释迦牟尼佛所亲说的。所以学佛人应以佛为皈依本师。而弃外道。

一切佛法。都是叫众生转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学佛人应当皈依法。以为进趣解脱之道。而弃其他邪说。

一切僧。皆是传持佛法之人。所以学佛的人。应该皈依僧。期以正信而入正觉。

第十章结论

佛学卷帙浩繁。学理深奥如渊海。但是救济众生。脱离苦海之法。却处处皆是。我们在这暑期的短短六星期内。讲完‘佛学浅释’这一篇小小的东西。其内容。当然没有方法将佛学详细解释;不论那一段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真理。只有提纲挈领地将佛学的大意。绘出一个轮廓。诸位如想在佛学方面继续上进。那么这篇‘佛学浅释’。或许可当一张简要的蓝图。领导诸位。深入大藏经的捷径。而达到解脱入圣之门。愿诸位加倍努力。(完)

原文出处: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59162/

以上是关于「佛学」苏行三博士:佛学浅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学」苏行三博士:佛学浅释;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9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