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17 02: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佛教-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佛教-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菩萨,我

佛教知识小程序有哪些名字

们内心要面对很多的境缘,你要断恶、修善、度众生,而这三个功德都必须在所缘境中完成。问题是,你今天要断恶、修善、度众生之前,对于所缘境一定要有所认识,你才能把菩萨道修好。

比如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弟子叫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他成就阿罗汉以后,有一天想到他过去的母亲,在禅定当中观察到,他的母亲因为过去悭贪的业力,堕入了饿鬼之中,受到饿鬼道饥饿口渴之苦。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就用禅定力带着饮食,来到母亲面前,给他母亲受用。但是他母亲心中的业没有改变,他母亲悭贪的业力跟饮食接触的时候,变成猛火烧灼她的喉咙。这个时候,目犍连知道,哦,拿饮食给母亲吃,这是没有办法救她的,就请示佛陀。佛陀说:“你应该要七月十五,大众师在自恣日的时候,仰仗大众师九旬用功的功德回向,这个时候来供佛及僧,用这个功德回向,消她的业障。”

就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我们往往想要改变外面的境缘,但是忽略了这个外境的存在是由内心业力的释放。我们忽略了改变自己,而直接去改变外境,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就是说你今天要去改变外境,那你要知道这个外境是怎么来。

比如说我们行菩萨道,我们会遇到很多如意的境界,也会遇到一些我们不喜欢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境界,当然我们一定就触动烦恼、起烦恼,可能是贪,或者瞋,或者嫉妒、高慢等等。但是我们要马上提起正念:“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境,起烦恼是没有用的,遇到不如意的境界,我们应该去忏悔,因为这个境缘会在心中显现出来,就是一种罪业的反射。但是最可怕的是:当一

世界史中的佛教知识点

个菩萨不能够去判断外境的来源,他就会在不如意的境界里面造罪业。这个本来是一个果报,结果你在果报当中又造了一个罪业,那你这个罪业招感果报,果报又勾引你去造业,这个时候因果的牵扯,就没有一个了断的时候。

佛陀慈悲告诉我们:我们心跟境接触时,你要知道,其实这个外境都是你心中的业力所变现,所谓的“循业发现”,你心中有什么业,就发现一个什么境相让你受用。饿鬼道有悭贪的业,他就会看到这个水是猛火;天人有善业,他看到的是七宝庄严的大地。

所以,重点不在外境,而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什么样的业力,这都是我们在行

佛教数字的知识点总结图

菩萨道之前,应该对外境有所认识的。那你要认

佛教知识解说视频网站大全

识,就应该透过这三个法门不断的去观察。前面这三个法门,都是针对资粮位的菩萨来安立的。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677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900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