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我想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我想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
近几年,常常往返于国内外各个城市之间,
回家、回家、我要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
所谓“家”,就是身心栖息的地方。家,是疲惫时可以休憩的角落;是精神紧张时可以宣泄释放的地方;是受伤时能够得到疗治、抚慰的庭院。家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和睦则社会和谐,家庭安定则社会安定。家,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小时候依靠父母的家;长大结婚后又要构建组合属于自己的新家;而当子女们长大成人,又将离开父母,为自己的“家”打拼—如此,小家不断循环建立,形成社会大家
其实,家有小家、大家之别,世俗之家和觉悟之家之分。“小家”者,个人自我之家;“大家”者,民族祖国之家。这些都属于世俗之家,难免无常。而觉悟之家,则是对世俗之家的超越,为究竟极乐之处。
我们学佛,就是要在这艰辛无常的生活中寻找一个永久的家。虽然因为超越于物质与精神层面而极其不易,但只要我们能看破、放下世间的功名利禄,去追求另外一种意识形态,让自己的精神达到最高的觉悟,就会抵达智者的终归处—真正的极乐之家。
无论是小家、大家,或是世俗之家、觉悟之家,都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辛劳,予以珍惜,这需要有一个过程,更需要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否则很难克服逆境情障、逾越有限的时空观念。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曾在世间劝导世人,四十九年间,佛陀宣说了八万四千种方法,并将其总结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释迦佛告诉世人: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有因必有果,因果相报,真实不虚。而这种因果循环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明显。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尽量改正自己的身、口、意方面的不好习气,心存善
而当我们历经世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最后才终于明白:世事如梦幻,万物皆无常。辛苦奋斗了一辈子,最终还是要赤裸裸地离去。所谓钱在银行,人在天堂,往往直到生命终结,我们才发现,世间的功名利禄和你没有丝毫关系,唯有平时的善业恶业紧随其身,随顺因果业力招感新
世间小家如此危脆,三界犹如火宅,不能长期依靠。物质的家庭总有崩塌的时候,情感的家庭也难以长久,依靠人心与因缘建立起的家庭,在历史长河与宇宙万物中不过如昙花乍现。世界上,有没有永恒的“家”?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有。那便是觉悟极乐之家,是慈悲智者的化现,这才是我们真正依靠的“家”。阿弥陀佛是大家长,他有四十八愿,只要有人发愿、持其名号即可到达觉悟极乐的家。极乐之家物质富裕,金银琉璃砗磲等七宝铺地,池有八功德水,洗去我们过去的垢秽;极乐之家精神富有,大家长阿弥陀佛每天慈悲地为我们宣说人生究竟的道理以及如何才能永久常住这个安稳的大“家”。
只有长期安住这个大“家”,我们才能亲证大家长的用心,自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家”。并由此生起无限的慈悲,悲悯仍在世间的父母、兄弟、姐妹乃至所有众生,不忍他们受苦受难,因而决定倒驾慈航,来到世间劝说他们尽早离开无常的小家,同归极乐之家,共住最安乐、最安稳、最长久的真正家园—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讲回家,一是要回世俗之家,所谓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和睦夫妻,关怀儿女;二是要回寺院之家,观察无常,提起道念,积累功德,以回到究竟觉悟的极乐之家!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7165.html
以上是关于我想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我想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