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15 20:0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寄于残生,旅泊三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佛教-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佛教-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我教比丘,这个比丘当然包括了声闻比丘,也包括了菩萨比丘。循方乞食,身为一个出家的比丘或者是菩萨比丘,他乞食的时候,是不能有分别心的,不能选择对象的,他是平等的、按照次第的一家一家来乞食。为什么呢?因为舍弃贪求之心。依止这个对三界果报的贪求舍弃以后,就有助于成就我们无上菩提之道,所以诸比丘等,不能够在三界当中,烹煮熟食或储存饮食。

菩萨道的一个精神─寄于残生,旅泊三界,菩萨在观察生命,他把生命当作是一个大海中的水泡。他观察我过去的业力,创造我现在的身心世界,我有一个外在的色身、有内在的感受跟想法,那么这个身心世界?只就是一个广大大海中,一个暂时存在的水泡,它随时会破灭的,所以我只是暂用这个还

学会佛教知识有什么用处

没有破灭的水泡、这个色身来修学佛法,三界的生命

佛教知识功德回向的关键

只是暂时借住的,这叫旅泊三界!

示一往还,去已无返。身为一个菩萨,他经常保持一种精进,把今生当作最后一生,从此以后再也不来三界了。

佛陀在诃责偷盗之心之前,先把佛陀的教诫表达出来:一个菩萨,他的心态就是寄于残生,旅泊三界。诸位…你要是读蕅益大师《梵网经菩萨戒》的戒体篇,你会发觉:一个人要得到菩萨的戒体是不容易的,就是这一句话: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佛教禅修知识大全书籍图片

凭什么受菩萨戒,凭什么?

凭的就是这一句话。你把整个三界的果报,当作一个暂时的因缘,你生命的目的,就是这个过程———积功累德。

所以如果说你今天的心情,向外执着的心,还是

赵朴初的佛教知识问答总共几页

很重,包括你的色身、包括外在的东西,你都执着很重,你这个菩萨戒体,可能只是跟菩萨戒结结缘而已。

这里就道出菩萨道的精神:菩萨来到人世间,假借这个暂时的生命,来积功累德做最后的冲刺,从今以后要解脱生死: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节录自《楞严经修学法要》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750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寄于残生,旅泊三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848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