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鸡汤-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15 18: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鸡汤-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鸡汤-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鸡汤-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鸡汤-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忍”字意味深长,它的内容也很全面。要忍什么呢?比如说,利益现前的时候,你能够忍住不去贪,见利思义,如果不符合道义,你能够忍住不去获取,这就是有德行的表现。当看到美色现前,你能忍住不去贪爱,不去放纵自己的行为,这也是有德行的表现。有人毁谤你,对你不理解,批评你,怨恨你,你能忍住不去和他分辩,不去打击报复他,不和他一样去搞对立,这也是有德行的表现。

所以古人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就看你在难忍处能不能忍。贫穷时,你能够忍住贫寒的

佛教知识绘画入门书籍推荐

生活,奋发图强,然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天下。到事事如意时,处处受人恭维时,你能忍住不起欢喜心,不去贪恋。这也是一个人德行的表现。所以顺境淘汰人和逆境淘汰人,都非常的严厉。并不是说你事事如意时,就没什么可提升的了。顺境可以消磨人的意志,让人放纵自己的情欲,寻欢作乐,享受人生。如果你能够面对这些享乐,不去贪恋,这也是有德行的表现。所以孔老夫子的弟子颜回向老师请教什么是“仁”时,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克除自己的欲望、私利,最后返回到礼的规范,依礼去做,这才是有德行,这才是仁心

佛教知识39个

的表现。因此,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在难忍时能不能忍。

“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福气,以后有没有发展,就看他是不是心量很大、心胸宽广,中国人说“量大福大”。《了凡四训》上讲,袁了凡先生年轻时仕途不顺利,他后来反省到就是因为自己不能容人,认为别人对不起自己,做了很多对不起自己的事,不能宽容别人、宽恕别人,这是量不够大。

总之,我们古人有很多观察人的方法,观察一个人的德行,最重要的是综合去考虑。

《晏子》上讲,齐景公向晏子请教求贤之道,晏子说:“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这个人通达时、得志时,看看他

佛教知识与信仰

举荐的是什么人,是贤德之人,还是结党营私的人,还是自己的亲属。穷困潦倒时

佛教生活冷知识

,就看看他不去做的事,人穷志不短。虽然一个人很穷困,但是不符合道义的事也不应该去获取。

“富则视其所分”,他富裕时,就看他是不是会与人分享,惠施财富。孔老夫子也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华,但他又骄傲,又吝啬,那其余的方面都不值一提。一个人富裕了,不仅不吝啬,而且还能惠施财富,这个人才有可取之处。

“贫则视其所不取”,这个人很贫困,但是他不苟取,也要看这个是不是符合道义。像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他就到一个寺院去读书,在寺院中偶然发现了一坛金子。那时,他的生活非常俭朴、非常贫穷,但他得到这个金子后,知道这金子不属于自己,他又把它埋回到树底下。后来,他考中科举,做了宰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命里该有的,你丢都丢不掉。范仲淹当了宰相后,这个寺院的方丈就向他来化缘,想重修寺院。因为他以前在这个寺院读过书,现在又当了宰相,所以这个方丈就向他来化缘。范仲淹说,其实你们寺院里就有这样的财宝,就告诉他这个金子埋在树底下。他们一找,果然找到了。因此说,一个人在贫穷的时候,他还能够不苟取,不苟得,这样的人才是可取之人。

刘余莉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7543.html

以上是关于鸡汤-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鸡汤-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846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