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份之财不能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非份之财不能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非份之财不能要
佛法不离世间法,就生产事业而言,佛法讲正业与净业。所谓“正业”,是不违背政府法令、正正当当的职业;“净业”,则是指清净的职业,也就是不违背佛法所说的道德及因果的行业。如果每个人都能本着这两个原则来工作,自己的行为不但没有过失,而且还有功德。
方便修众具 安乐以存世
一个人的福德有些是前世修的,有些是现在修的。如果前世修了善法,累积了福德,今生只要稍作努力,一定是水到渠成,无论是名或利,都能有所成就;如果前世没有修善法、没有修福报,就得靠现在精进努力
佛陀曾经对在家弟子开示理财的四个原则:在家弟子应将所有收入的四分之一,作为日常所需;再拿四分之一,发展事业;第三个四分之一,准备急用;第四个四分之一,用来行善,布施、供养。如果大家都能本着佛陀的四分法来理财,我们的社会一定是充满菩萨行的安定社会。相反地,如果以贪婪为原则,处处都是欺诈、骗财,不但自己得不到好处,而且社会一定会不安定。古人有一首诗:“酒色财气四堵墙,当中埋的是英良;若能跳出墙门外,此是长生不老方。”这四句话,实在值得我们深思、检讨与警惕。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带了几位弟子在外面托钵行化。走在路上,看到路边的土沟里堆了几个麻袋。一位弟子打开麻袋,看到里面装了很多的黄金。阿难尊者告诉世尊:“这里有许多黄金。”释迦牟尼佛却说:“这不是黄金,而是毒蛇。”弟子们实在想不通,明明看到的是黄金,怎么世尊说它是毒蛇呢?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流浪汉经过,看到土沟里
县府衙门马上把这个案件转呈到皇宫里。经过调查,皇宫国库的确掉了几十袋的黄金。于是皇帝下令,不仅将这个流浪汉的所有黄金、田地、家宅全部没收,还判他死刑,以示警众。这个消息传到精舍里,佛陀告诉大众:“黄金就像毒蛇一样,能毒害我们的心,这个人是被毒蛇害死的。”这就是贪心的结果。
知止复知足 无求得解脱
贪心的人,什么糊涂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不贪心的人,自己有自己的主张,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这就是智慧。有了智慧,我们的心就能够净、能够定,一切行事都能够增长善根、福德。
人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精神生活,这念心知足常乐才是重要的。一般人以为有钱就是富有,没钱就是贫穷,其实,很多有钱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匮乏的,就如同沙漠一般贫瘠。没有钱的人,假使能够知足常乐,心清净自在,就是最大的财富。
古德云:“人贫不是贫,心贫实是贫,人贫能养道,是为贫道人,心贫无智慧,堕入饿鬼身。”佛经里也说:“有财当布施,为善当及时;钱财五家有,不施悔恨迟。”有钱的时候不布施修福,等到遇到火灾
因此,自己的钱财要用在该用的地方,要用来修善积福。不是自己的钱财,就不要去强求。非份之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7584.html
以上是关于非份之财不能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非份之财不能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