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怀爱欲,不见道者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人怀爱欲,不见道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人怀爱欲,不见道者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第十六章说明了我们一般人的心,心水本来是澄清的,但你要是把它搅浑了,就不澄清了。澄清是什么呢?就是道。不澄清呢?就是爱欲。这爱欲障着我们不明心见性,障着我们不能见道,就是不能证果。证得初果就是见道位,也就是见道了。
所以佛说“汝等沙门”:这汝等沙门,连我们现在这些比丘、比丘尼都包括在内呢!“当舍爱欲”:都应该把这个爱和欲舍了它,这舍爱欲,不是说:“噢!我很讨厌的,我见到女人就发脾气,赶她走。”不是那样子。那要怎么样呢?要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不需要讨厌她,但是也不动心,不动念头。当舍爱欲,“舍”就是布施出去了,好像你布施钱给人,你已经布施了,自己就不能再有了,所以要把它舍了。舍给谁吃?舍给你爸爸,舍给***妈。“爱欲垢尽”。爱和欲念这种邋遢污浊的垢若是没有了,“道可见矣”:你所修的道,就可以见道了,就可以证果了。
&ldqu
“譬如澄水”:你有爱欲来袭不见道,就譬如什么呢?譬如那澄清的水,“致手搅之”:用手把这澄清的水搅浑了它,因为这水里有一些沙泥,有一些微尘在里头。你若没有微尘,你搅它,它也不会浑的。这微尘是什么呢?就是爱欲。这爱欲就像水里的微尘似的;生这个爱欲心,
“佛言”:佛说,“人怀爱欲”:这个法为西方人讲,是很讲不通的,西方人无论什么都讲爱、讲欲。人怀爱欲,人所怀抱着,心里所怀念的就是爱和欲,什么都讲爱,什么都讲欲。“不见道者”:你修道不明白道,一边修,就一边丢;一边教你没有爱欲,你这边爱欲就更多一点。
妻子甚狱
第二十三章这说明了人的妻、子和房子,把人都埋葬在里边了。这种的埋葬比牢狱还厉害,所以人应该远离这种东西,应该知道它的厉害。
“佛言”:所以佛说,“人系于妻子”:人被妻、子绑住了。系于妻、子,就是被他们绑住。“舍宅”:这房子也都把人绑住了。所以说,在家人有这三大件在身上,天天都披枷戴锁的。
这个“枷”是家庭的“家”,有家庭就像戴枷似的。枷是木头做的,把它戴到头上这么锁上,你没有法子拿得下来
“牢狱有散释之期”:坐牢还有坐完了的时候。“妻子无远离之念”:对妻子呢,无远离之念,就不想远离,你就算想离开,也不是真的。好像人说:“要出家!要出家!”要出家就出了嘛!讲它干什么?这就是因为没有远离之念,所以就这么唱唱歌而已。
“情爱于色”:对这个情、爱和女色,“岂惮驱驰”:不怕被它所驱驰,不怕被情爱和色来支配,所以说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虽然就好像在老虎的口里一样,但是“心存甘伏”:心里宁可被老虎吃了,也愿意的。
“投泥自溺”:就好像投到泥里头,自己把自己淹住了,淹上了,“故曰凡夫”:所以才叫做凡夫。“透得此门”:你若过得去这个门,什么门呢?就是情欲、情爱和色这个门,与妻、子、房舍这个门。你若能透过去,那就是过关了。“出尘罗汉”:这就是一个出尘的阿罗汉,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要证果的圣人。
色欲障道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第二十四章讲的是淫欲心,淫欲心若是断了,一定会证果,证得阿罗汉果。可惜这是不容易断的,所有的众生都有这种毛病。所以在《楞严经》上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欲心若是不除去,你就不能证得阿罗汉果。
“佛言”:佛说,“爱欲莫甚于色”:所谓爱欲,这个情爱和色欲也就是淫欲心,莫甚于女色。“色之为欲”:色这种的情欲,你说怎么样啊?“其大无外”:它这种大法,再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没有可以超出这情欲再大的范围了。“赖有一矣”:幸亏色欲只有一个,“若使二同”:假若再有一个这么厉害的东西,再有一个和它一样的,“普天之人”:普天下所有的众生。“无能为道者矣”:谁也不能修道了。就是说只有一个都这么厉害了;要是有两个,一时间就会把人都给吃了,没有人再可以修道了。还可以这么讲,这个色也可以说是女的被女色所迷,男的被男色所迷。男、女都有同性恋,男的和男的同性恋,女的和女的同性恋、这都叫被爱欲所迷。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xuanhuashangren/18040.html
以上是关于人怀爱欲,不见道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人怀爱欲,不见道者;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8120.html。